Blood:采用依鲁替尼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个疗程后可适当降低剂量

2018-09-26 MedSci MedSci原创

依鲁替尼疗效高,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时标准剂量420mg/d。研究人员既往发现依鲁替尼治疗一疗程后,CLL细胞中的BTK蛋白水平降低,提示可在第一个疗程后降低依鲁替尼剂量,且不影响生物学效应。为验证该假设,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预实验系统的降低同一批患者在3个28天疗程内的依鲁替尼剂量。第一个疗程420mg/d、第二个疗程剂量降至280mg/d、第3个疗程降至140mg/d。共有11位患者

依鲁替尼疗效高,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时标准剂量420mg/d。研究人员既往发现依鲁替尼治疗一疗程后,CLL细胞中的BTK蛋白水平降低,提示可在第一个疗程后降低依鲁替尼剂量,且不影响生物学效应。

为验证该假设,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预实验系统的降低同一批患者在3个28天疗程内的依鲁替尼剂量。第一个疗程420mg/d、第二个疗程剂量降至280mg/d、第3个疗程降至140mg/d。共有11位患者参与研究,9位完成3个疗程。

对比不同依鲁替尼剂量时的血浆和细胞内药物代谢动力学(PK)、BTK占用和药效反应(PD)。血浆和细胞内的依鲁替尼水平为剂量依赖性的,即使最低剂量的依鲁替尼仍可有效占有平均95%以上的BTK蛋白。与此一致,第3个疗程依鲁替尼140mg/d时仍可维持BTK下游信号抑制,总BTK和磷酸化BTK(Tyr223)蛋白水平也有相应的降低。血浆趋化因子CCL3和CCL4水平降低,在3个疗程中基本一样,可考虑作为依鲁替尼反应的生物标志物。

PK/PD的数据表明一个疗程的标准剂量(420mg/d)依鲁替尼治疗后,可在不影响生物学活性的情况下降低依鲁替尼剂量。降低依鲁替尼剂量的临床效果需要进行系统评估。降低药物剂量可减少药物支出、减少毒副作用并可促进联合用药。


原始出处:

Lisa S. Chen, et al. A pilot study of lower doses of ibrutinib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Blood  2018  :blood-2018-06-860593;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8-06-860593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 Transl Med:依鲁替尼或可用于治疗脑胶质瘤

最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说,用于治疗淋巴瘤和白血病的靶向药物依鲁替尼或可用于治疗一种常见且致命的脑癌——脑胶质瘤。 领导研究的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勒纳研究所科学家鲍仕登对新华社记者说,动物实验发现,依鲁替尼可延长患脑胶质瘤小鼠存活时间,使生存期比使用目前治疗脑胶质瘤常用化疗药替莫唑胺延长10倍左右。 研究还发现,依鲁替尼与放射性治疗联用的效果比单用依鲁替尼或放疗更好。

Blood:Bruton酪氨酸激酶的非共价抑制剂(GDC-0853),为对依鲁替尼耐药的CLL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依鲁替尼在临床上的成功证实了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是治疗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在内的血液性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案。虽然依鲁替尼可使患者获得持久性的缓解,但会产生耐药性,主要是由依鲁替尼结合位点BTK的C481突变引起。近日,Blood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研究人员对新型BTK抑制剂(GDC-0853)用于治疗幼稚型和依鲁替尼耐受性CLL的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GDC-0853是一种

Blood:Obinutuzumab、依鲁替尼和venetoclax联合靶向疗法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1b期研究结果

现已证实包含抗CD20单克隆抗体obinutuzumab、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依鲁替尼和Bcl2抑制剂venetoclax的靶向疗法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表明基于互补机制的联合疗法是理想的。但是,将venetoclax与其他活性药物联合使用会增加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阻碍了该种联合方案的临床推广。Kerry A. Rogers等研究人员为将这种风险降至最低

Haematologica:CLL一线抢救治疗,BR pk 依鲁替尼

2018年7月,发表在《Haematologica》的由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国学者进行的GIMEMA、ERIC和UK CLL FORUM研究,考察了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BR)作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一线抢救治疗的有效性并与依鲁替尼进行间接比较。

Blood:套细胞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鉴于其预后不良,确诊时常采用化疗免疫联合疗法。现已发现其更多的惰性特点,如患者推迟初始治疗而不影响存活期。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的分类描述了两种主要亚型,典型MCL和白血病性非淋巴结性MCL,各有其独特的分子特征和临床表现。目前尚无MCL的标准疗法,以利妥昔单抗和阿糖胞苷为主的强效化疗免疫方案,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进行巩固、利妥昔单抗维持是年

Blood:体外激活和依鲁替尼治疗可恢复CLL Vγ9Vδ2-T细胞的抗CLL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中心点:健康的Vγ9Vδ2-T细胞可识别裂解CLL细胞,但CLL患者来源的Vγ9Vδ2-T细胞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因子合成受损。用自体moDCs在体外激活Vγ9Vδ2-T细胞可逆转其功能障碍,依鲁替尼可促进产生抗肿瘤的TH1表型。摘要:自体(αβ)T细胞为基础的治疗策略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一直较为温和。具有强力的抗淋巴瘤活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非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