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施一公院士PNAS发表乙肝新成果

2016-02-18 何嫱 生物通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抗凋亡蛋白Bcl-2与乙肝病毒蛋白HBx之间的互作进行了结构与生物化学分析,研究结果发布在2月8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抗凋亡蛋白Bcl-2与乙肝病毒蛋白HBx之间的互作进行了结构与生物化学分析,研究结果发布在2月8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由伦敦大学学院(UCL)领导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乙肝难愈的原因,发现乙肝通过刺激一些过程夺去了机体免疫细胞发挥功能必需的关键营养物质。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施一公研究组主要致力于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重大疾病相关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回国后施一公在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同时他也搭建起了以清华大学为中心的人才引入桥梁。2013年施一公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2016年开年,施一公课题组即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项重磅成果,他们获得了分辨率为3.8埃( )的U4/U6.U5 三小核核糖核蛋白复合物(U4/U6.U5 tri-snRNP)三维结构,由此提供有关剪接体(spliceosome)组装和催化的新见解。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及其编码的多功能蛋白HBx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复制所必需的作用因子,在乙肝的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HBx可直接或间接改变肝脏结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发肝脏细胞的凋亡;具有广泛的非特异性反式激活作用,反式激活细胞内的某些癌基因或病毒基因,与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但目前对于HBx的结构和功能及HBx诱导癌变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

细胞凋亡是受到严格调节的细胞死亡方式,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中最热门的领域之一。Bcl-2蛋白家族是控制线粒体致凋亡因子释放的主要调节因子。2012年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的华人科学家薛定教授率先发现了Bcl-2蛋白家族的两个成员Bcl-2和Bcl-xL是HBx的两个人类细胞“宿主靶点”。当在人类肝细胞中敲除或敲低Bcl-2或Bcl-xL蛋白时,HBx不能引起感染细胞内钙离子增高及病毒复制。

在最新的PNAS文章中,施一公课题组报告了HBx的生物化学与结构特征。他们揭示出重组HBx蛋白包含有一些金属离子,特别是铁离子和锌离子。HBx的BH3样模体(110–135位残基)以大大低于Bim或Bad典型BH3模体的解离常数:大约93 μM的解离常数结合Bcl-2。结构分析揭示,与其他的BH3模体相似,HBx的BH3样模体采用了一种两亲性α-螺旋,结合了Bcl-2上保守的BH3结合小沟。不同于螺旋形的Bim或Bad BH3模体,结合HBx BH3样模体的C端部分采用了伸展的构象,使得与Bcl-2的互作大为减少。

这些结果表明,HBx有可能以一种不同于经典BH3-only蛋白方式调节了Bcl-2的功能。

全球有2.4亿人罹患慢性乙型肝炎,每年有78万人死于由它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现有的治疗方法很少能够治愈这种感染。由伦敦大学学院(UCL)领导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乙肝难愈的原因,发现乙肝通过刺激一些过程夺去了机体免疫细胞发挥功能必需的关键营养物质。

 

作者:何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6-08-29 drwjr
  2. 2016-02-22 ssummer

    0

  3. 2016-02-22 xjbtdbs150wgf

    临床治疗意义在哪里呢?

    0

相关资讯

关于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的修改建议

2010年版指南缺少对于核苷(酸)类似物(NUC)经治并取得一定疗效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一步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推荐,而这部分经治患者在临床上占相当大比例;并且仅有干扰素初治患者的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因素推荐,不适用于长期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并序贯联合干扰素的CHB患者。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CHB患者干扰素序贯联合治

赛诺菲汇聚全球知名乙肝病毒专家 加速乙肝治疗创新步伐

2015年9月12日,中国上海——赛诺菲亚太研发总部和武汉协和医院于今日联合举办第一届乙肝病毒研讨会。此次会议在中国病毒研究最集中的城市武汉举行,汇集了逾100名来自中国和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专家,旨在对当前世界范围内乙肝病毒研究和药物研发的最新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寻求未来乙肝病毒药物研发新的方向和战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感染性疾病与免疫研究所所长杨东亮教授主持了本次研

Ann Intern Med:男男做爱,除了HIV,HBV感染率也很高

男人与男人做爱 (男男性行为者)(MSM)不仅HIV感染风险高,HBV感染风险也不低。 关于对HIV感染的男性、HIV未感染但同男人做爱的男性(MSM),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对HBV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研究者对MSM(HIV感染者或高风险者)进行了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375名未感染HBV的MSM对象,以探究MSM人群在HAART治疗前和治疗时HBV发生情况

专家:中国公众应转变观念 善用疫苗预防疾病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罗凤基17日在北京指出,中国公众尤其应该转变观念,善用疫苗实现更多疾病的预防。例如传统观念中,中国公众并不重视流感等疾病的预防。截至2009年,中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不到2%,低于发展中国家3%的平均水平。 当日,“从世界到中国——百年疫苗·探寻之旅”活动在北京召开,旨在为公众树立正确的疫苗预防理念,提供公众健康水平。 疫苗是高科技的成果,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1

Cell Res: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发生物人工肝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团队,与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等单位科学家合作,突破“类肝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成功研制出生物人工肝系统,为治疗急性肝衰竭提供了全新方案。研究成果1月15日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 在中科院干细胞先导专项支持下,科研团队基于人源功能性肝细胞——hiHep细胞,利用一套生物人工肝系统,成功救治急性肝衰竭小猪,证明了hiHep细胞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此研究中

重磅:FDA批准功能性治愈乙肝药物研究,未来有望上市

2014年8月,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的生物技术公司Arrowhead宣布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乙肝的RNAi药物ARC-520取得良好研究数据。2015年3月,Arrowhead耗资3500万买进了诺华抛弃的RNAi项目,此外在2011年,Arrowhead以同样的方式买进了被罗氏放弃的RNAi项目。 目前,Arrowhead公司有3种RNAi药物处于临床开发阶段,乙肝药物ARC-520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