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 Research:杨黄恬研究组合作发现溶酶体膜蛋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和自噬调控新机制

2020-07-23 SINH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研究报告了溶酶体膜蛋白LAPTM4B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中的保护作用和调控机制,进一步揭示了溶酶体在心肌损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并为发展心脏修复治疗新策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2020年7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肿瘤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杨黄恬研究组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曹楠研究组合作的题为“Downregulation of LAPTM4B Contributes to the Impairment of the Autophagic Flux via Unopposed Activation of mTORC1 Signaling during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溶酶体膜蛋白LAPTM4B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中的保护作用和调控机制,进一步揭示了溶酶体在心肌损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并为发展心脏修复治疗新策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而缺血性心肌病是其中最致命的一种。及时的进行再灌注是挽救缺血心脏的必需步骤。然而该过程伴随着严重的再灌注损伤,临床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因此发现新的抵抗心肌I/R损伤的机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临床需求。近年研究发现自噬这一关键细胞稳态维持系统在I/R损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心肌缺血阶段,激活的自噬可以清除诱发心肌细胞死亡的错误折叠蛋白和坏死线粒体等,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而在再灌注阶段自噬水平处于过度激活状态,但形成的自噬小体清除障碍,往往对心肌造成损伤。为何自噬在I/R不同阶段具有相反的作用?其调控靶点和机制是什么?这是领域内长久以来有待阐明的重要科学问题,亦是困扰自噬调控药物临床应用的重要障碍。


该项研究发现:再灌注阶段心肌细胞中溶酶体的数量和功能明显下降,导致自噬流被部分阻断,心肌细胞对自噬小体的清除能力大为降低,过量自噬小体的堆积导致心肌细胞大量死亡;同时伴随着溶酶体膜蛋白LAPTM4B水平的下调。进一步研究发现:LAPTM4B对溶酶体数量和功能的维持是必须的。LAPTM4B-/-小鼠I/R心肌溶酶体数量进一步减少、自噬小体堆积加重,心肌梗死面积加大;而LAPTM4B过表达可以逆转心肌I/R所导致的这些表型,但其心肌保护作用可被溶酶体功能抑制剂取消,提示LAPTM4B可通过提升I/R中溶酶体数量和功能减少自噬小体累积,进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进一步分析揭示LAPTM4B可通过其E3区域与mTOR蛋白结合抑制I/R所引起的mTORC1复合物激活,进而促进溶酶体关键转录因子TFEB的核转位,从而协助溶酶体功能和膜稳定性维持,提升心肌细胞抵抗I/R损伤的能力。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溶酶体膜蛋白LAPTM4B的下调可通过mTORC1/TFEB通路造成心肌I/R时自噬流受阻,心肌细胞死亡。因此,研究发现不仅揭示了LAPTM4B在心脏的新功能和其调控的mTORC1/TFEB通路在心肌I/R导致的自噬中的重要作用,并提示维持溶酶体功能是对抗心肌I/R损伤的重要一环。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杨黄恬研究员和中山大学曹楠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杨黄恬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研究生顾珊珊,现为曹楠教授的博士后为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周柔丽教授大力支持,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以及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的资助。

 

原始出处:
Shanshan Gu 1, Jiliang Tan 2, Qiang Li 2,et al.Downregulation of LAPTM4B Contributes to the Impairment of the Autophagic Flux via Unopposed Activation of mTORC1 Signaling During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c Res. 2020 Jul 22. doi: 10.1161/CIRCRESAHA.119.316388. Online ahead of print.

作者:SINH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20-07-23 肿肿

    机制研究离临床仍然有距离,不过与临床结合思考,仍然有帮助的,不能仅仅是纯临床思维,转化思维同样重要

    0

相关资讯

Diabetes Care: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负担和预后差异

由此可见,对于TPD>0%的各个水平,甚至0%

Circulation: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与诱发性心肌缺血和冠脉灌注异常相关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MVD)是在存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情况下,扩血管药物引起的血流增加功能受损。目前尚不清楚冠状动脉扩张剂反应减弱是否与异常运动生理或诱发性心肌缺血有关。招募心绞痛合并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在其休息、仰卧自行车运动和腺苷酸介导的充血期间,用双探头导丝同时测量冠状动脉压力和血流速度。用冠状动脉压力除以血流速度来表示微血管阻力(MR)。如果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2

NEJM:晚期肾病的患者,出现中重度心肌缺血时,保守治疗还是侵入性治疗?

美国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Sripal Bangalore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探讨了晚期肾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管理策略。相关论文发表在2020年3月30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Ann Neurol:近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房颤患者直接口服抗凝剂与维生素K拮抗剂比较

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和维生素K拮抗剂(VKAs)在房颤(AF)和近期脑缺血患者中的治疗结果。

ST-T改变、T波倒置就是心肌缺血冠心病吗?

临床上遇到心电图T波倒置、ST-T改变,第一印象就是心肌缺血,那么这种心肌缺血表现的心电图就一定是冠心病吗?

Biomed Pharmacother: 七氟醚可保护线粒体功能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麻醉药物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而七氟醚和丙泊酚可通过不同分子机制产生心肌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验证,不同于丙泊酚,七氟醚通过线粒体机制发挥抗I/R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这一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