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omb Haemostasis: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否与房颤的发生有关?

2017-05-31 xing.T MedSci原创

该分析系统地评价了现有的证据,表明AF发生在危险因素上与其他心血管疾病既有相似性也有重要的差异,这对AF的初级预防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已证实的心血管疾病初级预防策略是基于对危险因素的理解,但是同样的危险因素是否与房颤(AF)相关仍不清楚。近日,血栓和凝血疾病权威杂志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系统地评价和总结概要2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与AF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其中包括了84个报告基于28个授权的和4个电子健康记录队列,共有20420175名参与者和576602次AF事件。

研究人员根据危险因素和AF定义、报告质量和调整的异质性确定了3-19个报告。同时,提取了相对风险(RR)和95 %可信区间[CI],并且将负相关性(RR [CI]<1)或直接相关性(RR [CI]>1)的报告数量进行了可视化。

对于高血压(13/17个报告)和肥胖(19/19个报告),与AF和冠心病(CHD)的发生具有直接相关性。对于非白种人(5/5报告,RR从0.35到0.84[0.82-0.85])、总胆固醇(4/13个报告,RR从0.76 [0.59-0.98]到0.94[0.90-0.97];8/13个报告没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以及舒张压(2/11个报告,RR从0.87[0.78-0.96]到0.92[0.85-0.99];5/11个报告没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与AF和CHD的发生具有负相关性,并且与较高的身高具有直接相关性(7/10个报告,RR从1.03[1.02-1.05]到1.92[1.38-2.67]),而这与身高与CHD之间的已知的相关性刚好相反。

该分析系统地评价了现有的证据,表明AF发生在危险因素上与其他心血管疾病既有相似性也有重要的差异,这对AF的初级预防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始出处:


V. Allan ,et al. Ar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2017. https://th.schattauer.de/en/contents/archive/issue/2480/issue/special/manuscript/27242/show.html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MA Intern Med:是否应支持雄激素不足男性接受睾酮替代治疗?

2017年4月,发表在《JAMA Intern Med》的一项由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雄激素不足男性中,睾酮替代与心血管结局之间的相关性。

Circulation:别为了变强壮而忽略了你的心脏!

大量服用此类药物的健身爱好者需要引起注意: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合成代谢类固醇会使心脏正常功能受损,这类药物液会造成动脉血管阻塞。

BMJ:55岁前发生的高血压遗传,心血管死亡风险更高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分析了弗明汉心脏研究中两代受试者的高血压发病及心血管死亡情况表明:早发(<55岁)高血压与其子女发生高血压密切相关,而且与晚发高血压相比,早发高血压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更高。研究者发现,如果父母中有一位或者两位是早发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风险分别增加1倍和2.5倍。而晚发高血压患者的子女患高血压风险与无高血压者子女相当。本研究数据显示,在父辈这一代3614例受试者中,随访6

JAHA:HIV感染者即刻与延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由此可见,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HIV阳性患者中,立即ART会导致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但同时会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并减少降血压药物的使用。这些相反的效应表明,在短期内,早期ART对传统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净效应可能在临床上是微不足道的。

J Hypertens:红肉摄入量与心血管靶器官损害有啥关系?

在4年期间,红肉摄入量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靶器官损害有关。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饮食措施在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J INTERN MED:腹型肥胖者摄入果糖对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和肝脏脂质代谢的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该研究的数据显示12周的果糖摄入对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尤其是肝脏脂肪含量具有中等的不良效应,尽管体重和腰围只有相对较低的增加。该研究还表明每天食用果糖糖饮料超过12周对内脏肥胖/肝脏脂肪的易感性上有显著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