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卒中患者发病后的tPA治疗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

2015-05-13 MedSci MedSci原创

 

背景及意义:韩国的研究者们调查了血栓的溶解程度和从卒中发病或血栓形成到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的时间之间的联系。

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研究者们在基线和tPA治疗1h后用薄层CT扫描测量了血栓的体积。研究者们确定从症状发作到tPA治疗的时间的和血栓溶解程度之间的联系。在三氯化铁诱导的颈动脉血栓形成的C57/BL6小鼠模型中,研究者们调查了血栓形成后在不同时间间隔施用tPA的的效果,并使用多普勒血流仪测量。

结果:共有249名患者参与此次研究,171例患者的血栓进行基线CT扫描。tPA治疗1小时后43例患者的血栓溶解≥50%(25.1%,良好的减容),94例的血栓溶解<50%(55.0%,中度体积减少)。34例患者的总血栓量增加了(19.9%,没有血栓体积减少的现象;没有变化或血栓量增加)。血栓溶解可能是随着从发病到治疗的间隔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的。多变量分析显示,良好的减容效果与从症状出现到tPA处理的较短时间间隔独立相关(比值比,每分钟保存0.986,95%可信区间,0.974-0.999)。在小鼠模型中,随着血栓形成和tPA的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增加,血管再通开始时间被延迟(P=0.006),最终血管再通的频率降低了(P=0.006)。

结论:卒中发作后tPA的早期用药和较好的血栓溶解率相关。

原始出处:

Young Dae Kim,Hyo Suk Nam,Seo Hyun Kim,Eung Yeop Kim,et al.Time-Dependent Thrombus Resolution After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Mice,Stroke,2015.5.12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roke:卒中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

我们旨在评估入院的患者因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引起复发性脑卒中事件的风险以及确定相关风险因素。 我们对在2010-2013年间接受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或TIA治疗的所有患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的分析。复发性脑卒中被定义为神经功能持续受到损害(≥24小时)或神经系统赤子发生>24小时后,再次出现新的神经系统损害体征,而不是由其他神经系统恶化引发的。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评估与复发性卒中相

Stroke:高血压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增加卒中风险

已经有研究调查了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与高危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之间的关系,但研究很有限。该研究调查了使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短期内(30天内)对高血压患者的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风险的影响。 使用台湾国家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进行了一项病例交叉研究。该研究确定了来自2010年的1653患有卒中的高血压患者。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后利用条件逻辑评估了使用NSAIDs对卒中的影响。

ESO:tPA用于严重卒中患者安全

一项来自溶栓治疗中风的大型国际注册新数据表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阿替普酶)用于严重卒中患者具有安全性。        “我们未发现严重卒中患者应用后存在出血风险,美国国立卫生院中风量表NIHSS对其评分超过25分。”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Michael Mazya博士总结道。他在2015年首届欧洲脑卒中大

Stroke:控制血压是卒中预防的正确目标吗?

尽管针对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大有裨益,但其无法通过预防和延迟高血压的方法来保持理想健康进而从中获益。研究方法:总计26875名年龄在45岁以上的黑人和白人参与者接受有关突发卒中事件的评估和随访。1、根据评估突发卒中和收缩压(SBP)之间的关联将其分类为正常(<120 mm Hg)、高血压前期(120–139 mm Hg)、高血压第一阶段(140–159 mm Hg)和高血压第二阶段(160 mm

Stroke:决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卒中后痴呆风险的方法学因素

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中的认知结果经常仅来源于面对面的临床评估。然而,认知障碍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关系十分密切,导致较为严重的临床失访。在缺乏先前以人群为基础的数据的情况下,我们希望明确在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卒中后痴呆风险时的损耗作用。研究方法:我们招募了2002年至2007年进入牛津血管(OXVASC)研究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患者,对其临床和认知方面的基线数据进行评估并随访至2014年。针

Neurology:HIV感染会增加罹患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目前给出的关于HIV感染与脑缺血性卒中风险的数据仍存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男性退伍军人中HIV感染是否导致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增加。研究方法:一项关于退伍军人老龄化的队列研究,此虚拟队列是由HIV感染以及未被HIV感染的退伍军人组成,按照年龄、性别、人种、种族等进行匹配。我们对来自队列中的76835名基线数据中无心血管疾病的男性参与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对人口统计资料、缺血性卒中风险因素、伴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