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医联体全覆盖,要实现了!

2018-07-13 于小渔 基层医师公社

卫健委开会,紧密型医联体将要大力铺开,对县域内医疗进行体系整合、政策激励!基层医疗将随着紧密型医联体的推进而发生诸多改变。

卫健委开会,紧密型医联体将要大力铺开,对县域内医疗进行体系整合、政策激励!基层医疗将随着紧密型医联体的推进而发生诸多改变。

7月12日,国家卫健委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医疗技术能力和技术质量水平双提升。


(图片来源:长江云)

参会嘉宾们对于近年来我国各地在医疗技术质量方面取得成就进行了介绍,其中对于县级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的提升,各领导和专家在总结经验和情况时,频频提到一个词——医联体。

医联体几乎成了基层医改成功范例的必备“锦囊”,但并不是指那种走形式主义、有名无实的名义上的医联体,而是指责任和利益同担、有严格管理体系的紧密型医联体。

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在最近卫健委召开的几次发布会中,都数次强调了紧密型医联体,何为紧密型医联体呢?考虑到一些朋友对它的概念可能还较为模糊,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紧密型医联体大概有三个特点:

1、不仅限于技术合作,人财物统一调配。

2、经济利益一体化,实现利益责任共同体。

3、分工明确:三级医院诊疗大病,二级医院诊断常见病、多发病,社区负责提供便捷医疗服务。

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后,基层与医联体内的上级医疗机构将“同呼吸共命运”,人财物统一管理调配,从而实现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提升,且绩效分配也更合理化。

对于紧密型医联体,本次发布会主要介绍了湖北省的建设和管理经验。湖北省在建设医联体方面,一直都注重真抓实干,真正触及到医院内部的利益和人才管理,让医联体实现真正“紧密”。

2019年,湖北省实现紧密型医联体全覆盖

今年3月前后,湖北省卫计委出台《关于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意见》,发布重磅消息:到2018年底,全省50%的县建立医疗共同体,并且到2020年,在全省县市区全面推开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并取得实效。

而在本次发布会上,湖北省卫计委党组成员李向东明确表示,今年湖北省将有50%的县要推进建立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明年覆盖百分之百。也就是说,到2019年,湖北将实现紧密型医联体全省覆盖,比《意见》中说的2020年还提早了一年。

根据紧密型医联体的特点,到2019年,湖北省的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将各自组建成为利益连接、责任同担的医疗联合体,而且跟据《意见》要求,这些紧密型医联体将实现以下这“五统一”:

1、统一药品采购和配送

2、统一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办法

3、统一管理和分配医疗收入以及节约的医保资金

4、统一调配人员使用,统一消毒供应

5、探索实行县乡医护人员定期轮岗,中心(乡镇)卫生院院长可由县级牵头公立医院任免并按程序报备。

对医联体将进行网络化布局,加强监督

对于医联体建设,最关键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多地的成功经验纷纷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人财物一体化管理,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真实互动,才能使医联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大医院跑马圈地,挂几个牌子就能建立成功的。

好的医联体可以帮助基层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实现基层和大医院互通有无,但不合格的医联体往往成了大医院“虹吸”的助推器,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学人才,都被大医院更加轻松地吸走了。

要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建立实质性的医联体,就必须要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在研究完善医联体服务体系网格化布局的相关文件,基本原则是“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

这无疑是整治医联体建设乱象的一剂良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统一的规范文件来合理规划医联体建设,避免医疗卫生机构间“自由恋爱”,使医疗资源进行更科学的有机融合。

医联体内部通过大数据管理,实现信息交互

在今年2月份原国家卫计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表示,紧密型医联体最重要标志是“信息有联系”。虽然这几个字听上去很简单,但要真正实现却需要各方面做出很大努力。

例如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病人的资讯每天晚上要和天坛医院交互。只要是他们的签约患者,他的资讯、住院期间的信息都会同步的传递,进入到他的健康档案数据库和签约医生的管理平台。

这样,医生便能够连续地跟踪关注到他,及时了解到病人住院期间的变化状况,出院以后在社区能够得到很好的随访和健康管理。

如此,就通过一个紧密型医联体的上下联动,信息交互,实现对病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基层医院将不再只是医联体内部的挂号机器,而是成为科学的转介系统,有了基层医生的参与,转诊变得更科学、更具体,这也是分级诊疗所要实现的理想模式。

就在刚刚,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对于健康大数据管理、共享以及远程医疗等方面做出了诸多详细规定。

涉及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医疗等各个方面,医疗服务模式将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介入,以及医联体的全面铺开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医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紧密型医联体促使基层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更合理

基层医疗机构属于公益一类性质,公益一类管理特点说通俗点是“大锅饭”式,缺乏自主性,干多干少一个样,所以基层医务人员只能期待每个月那点“死工资”。

但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组成紧密型医联体后,医联体内部成员医院的人、财、物实行统一调配,经济利益一体化,基层的绩效激励机制将与上级医院看齐,收入分配更加灵活。

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中国医联体建设峰会暨药物性肝损伤防治论坛上,浙江省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处长胡玲就介绍了浙江在这方面的管理经验。

她表示,医共体内人员实行岗位管理,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人岗相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要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建立与医共体相适应的薪酬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只有鼓励起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联体底部才会更稳固,医联体才能真正运转,我国的卫生资源才能由“倒三角”状态变为“正三角”。

随着医疗制度更加完善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的信息大发展,紧密型医联体会逐渐被全面铺开,基层医疗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一切会迎来前所未有的改观。

作者:于小渔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八个统一” 探索紧密型医联体改革新路

近日,无锡二院与江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梁溪区卫计委的见证下正式签约,成立了无锡市内首个紧密型医联体,这也是无锡市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

大咖医生基层瞧病 北京各区启动紧密型医联体试点

紧密型医联体就是要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技术互助、专业互补,提高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