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阳性,但十二指肠结构正常儿童乳糜泻患者病情进展因素

2019-04-11 MedSci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了乳糜泻高风险患儿的特征,这一研究对疑似乳糜泻患儿何时开始无麸质饮食提供了临床依据

潜在的乳糜泻患者其特征是转谷氨酰胺酶抗体(TG2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阳性,但十二指肠结构正常的(Marsh阶段0-1),这类患者的治疗手段仍存在争议。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符合上述特征的潜在乳糜泻儿童绒毛萎缩的相关危险因素。

研究在意大利开展,280名怀疑乳糜泻患儿(2-18岁)参与研究,平均随访60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12年,研究期间患儿坚持含麸质饮食。TG2抗体试验连续两次呈阳性,内膜抗体(anti-EMA)呈阳性,血清总IgA水平在正常范围内,5次十二指肠结构活检均正常(Marsh 0-1期),HLA DQ2- 或 DQ8-呈阳性单倍型。每6个月对儿童进行一次血清检查和临床分析,每两年进行一次小肠活检。研究人员对临床、遗传和组织学数据进行了多因素分析,以确定与绒毛萎缩的相关因素。

在随访期间,280名参与者中42名(15%)出现绒毛萎缩,而89名(32%) 患儿的TG2抗体或EMA抗体转变成为阴性。在12年内,绒毛萎缩的累积发生率为43%。在多因素分析中,与绒毛萎缩发生密切相关的基线因素是γδ上皮内淋巴细胞,其次是年龄和HLA DQB 1*02的纯合子,上述因素可解释80%的萎缩病例。

研究发现了乳糜泻高风险患儿的特征,这一研究对疑似乳糜泻患儿何时开始无麸质饮食提供了临床依据。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Gastroenterology:幼儿断奶期饮食模式与学龄期乳糜泻风险

研究认为,对于断奶期幼儿,其日常饮食中多摄入蔬菜以及谷物,少摄入精加工谷物和甜饮料可降低学龄期腹腔自身免疫疾病风险

J Gastroen Hepatol:乳糜泻患者长期坚持无麸质饮食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认为乳糜泻患者长期坚持无麸质饮食会导致部分心血管风险指标升高,但指标上升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尚待长期研究确证

Gastroenterology:缺铁性贫血患者乳糜泻风险增加

研究证实每31名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就有1名为乳糜泻患者,该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了现行指南的正确性

实验性药物AMG 714可减轻麸质对乳糜泻患者的影响

一项研究显示,Amgen旗下新药AMG 714为乳糜泻患者提供了减轻痉挛的希望,这些患者在无麸质饮食中无意间暴露在麸质中。研究人员发现,用于阻断白介素15(一种重要的乳糜泻介质)的AMG 714抗体能够减轻麸质暴露后的乳糜泻症状

2018 更佳实践声明:病理学检查作为乳糜泻的诊断工具

乳糜泻是免疫介导的小肠炎症性疾病,小肠活检是确诊乳糜泻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乳糜泻病理活检评估的日常实践应用提出指导建议。

Gastroenterology:1岁前抗生素暴露增加乳糜泻风险

研究认为,出生后第一年,全身性抗生素暴露儿童的乳糜泻风险增加,儿童时期全身性抗生素暴露是乳糜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