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大夏云龙等称,室性早搏时间分布与心功能显著相关

2019-02-21 XUJING 中国循环杂志

近期,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心律失常事件本身的节律特点同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且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心律失常的内在特征。

近期,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心律失常事件本身的节律特点同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且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心律失常的内在特征。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等指出,心律失常事件的节律性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的表现,除自主神经张力等自身因素外,外界环境可能也参与其中,在评估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方面可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1 心房颤动节律指标

房颤动除单纯的心率变化外,通过数学方法可衍生出反映变异性、无序性及昼夜节律性的指标,在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虽同为房颤心律,心室应答率却存在明显波动性,个体差异明显。心室应答——心率的节律变化反映了房室结传导功能的生理特性。

反映房颤心率节律特点的指标包括心率的变异性和无序性两方面参数,通常利用 24 h 内每 20 min 的非重叠时段(即以 20 min 为单位,共计 72 个时段)内的心率特性计算分析得出。

变异性可反映心率的离散程度,而无序性则指心率波动的不可预测程度,二者属于房颤心率变化特点的互补性参数。

另外,节律特点还包括房颤心率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分析不仅包括单纯心率快慢的昼夜节律,还可对变异性及无序性参数本身进行昼夜节律分析,实现心率节律特点的深入剖析。

2 室性心律失常事件节律指标

作者指出,室性心律失常中除早搏频率变异性指标对评估预后具指导意义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和季节分布特点也反映了自主神经及外界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可引起可逆性心肌病,但二者却并非一定互为因果,不同类型室早的预后存在较大差异,目前认为参与室早相关性心肌病因素包括:室早负荷、间位室早、心悸症状、QRS 宽度、心外膜起源室早等。

但近期研究发现,室早频率变异性即室早负荷的时间分布与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具有显着相关性。

研究发现,部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样存在时间不均匀分布的特点,但关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相对简单,即收集事件发作时间,分时间段比较。

部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除 24 h 内存在时间分布差异外,同样具有季节特点。

另外,有些疾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可同时具有昼夜和季节节律特点。

昼夜节律特点可能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相关,既往研究发现,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室颤前常伴迷走神经张力升高,而器质性心脏病者多为交感神经张力升高,这对治疗可能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XUJ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9-02-22 bioon7
  2. 2019-02-21 飛歌

    学习了很有用不错

    0

相关资讯

EP:伴左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电图及心电生理特征

室性早搏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十分常见,已有报道表明频发的室性早搏与左室功能减退及左室扩大相关,而这些改变可在对室性早搏进行射频消融后完全逆转。室性早搏导致的左室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钙离子稳态的异常、氧消耗增加及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室性早搏相关的左室功能障碍也可发生在疤痕性室早的患者,这进一步减低了左心室功能。室性早搏导致的左室收缩功能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目前还不明确,部分研究表明室早的负荷、形

J Pediatr:儿童无临床表现的心室异位搏动

心室异位搏动搏动,特别是孤立性室性早搏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尽管没有心脏病的表现,15%的婴儿和35%的儿童青少年可以发生孤立性室性早搏。目的;为了研究无心脏病的心室异位搏动搏动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临床经过,来自匹兹堡儿童医院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Laura West医生对患心室异位搏动搏动的儿童展开研究。研究设计:心室异位搏动的患儿数据来自于心脏病数据库。纳入标准是:血流动力学上表现为明显的心脏病或者系统

哪些室性早搏需要药物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很多患者会来医院求治。然而,并非所有的室性心律失常都需要药物治疗。临床上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早搏)过度治疗的情况较为突出。本文将2014年欧洲心律协会等学术机构联合颁布的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的要点汇总如下,并对其进行简要解析,供大家参考。

抽丝剥茧:一幅怪异心电图背后的秘密

患者为女性,62岁;因心悸症状就诊,突发突止;症状每次持续数小时,可自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