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13:拟行手术治疗的PCI患者停用氯吡格雷后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

2013-09-03 MedSci MedSci原创

  目的:目前需要行手术治疗却又正在接受P2Y12抑制剂治疗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面临两难的选择。P2Y12抑制剂的产品标签中已明确提示过早停药会增加血栓性心脏事件的风险。但是,其产品标签以及治疗指南却均又推荐在手术前应停用P2Y12抑制剂。过早地停用氯吡格雷是支架内血栓形成(ST)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停用氯吡格雷后等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ST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但是,其对ST绝对风险的影响尚

  目的:目前需要行手术治疗却又正在接受P2Y12抑制剂治疗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面临两难的选择。P2Y12抑制剂的产品标签中已明确提示过早停药会增加血栓性心脏事件的风险。但是,其产品标签以及治疗指南却均又推荐在手术前应停用P2Y12抑制剂。过早地停用氯吡格雷是支架内血栓形成(ST)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停用氯吡格雷后等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ST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但是,其对ST绝对风险的影响尚不确定。该研究旨在确定过早停用氯吡格雷的PCI患者发生ST的绝对风险,并绘制停药后ST发生风险与PCI术后氯吡格雷停药时间及治疗持续时间的关系曲线。

  方法:对一项all-comer PCI 注册研究(n=21009)中所有ST患者(n=437)及对照患者(n=866)进行了ST注册研究再分析,以确定①停用氯吡格雷对ST绝对风险的影响;②ST发生风险与停药时间(≤7天、8~14天、15~30天)的关系曲线;③ST发生风险与氯吡格雷治疗持续时间的关系曲线。

  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氯吡格雷的停药率分别为30.7%和13.5%。其中,在停药后7天、8~14天及15~30天时病例组分别有37.3%、15.7%和6.0%的患者发生了ST。与8~14天及15~30天相比,停药7天内发生ST的相对风险更高。与对照组相比,ST患者停药7天内、8~14天及15~30天发生ST的HR分别为36.8(14.6~92.4)、34.9(7.5~162.7)和17.7(1.8~169.2);进一步校正混杂因素后,停药7天内、8~14天发生ST的HR分别为53.2(7.5~377.5)和29.2(3.45~247.3)。PCI后30天内与180天内停药7天后发生ST的相对风险相当,HR分别为33.2(8.4~131.9)和28.2(9.3~85.7)。此外,与PCI后181~365天相比,PCI术后30天内及31~181天期间停药时,停药7天内发生ST的绝对风险显著增加(41.0% vs. 25.2% vs. 5.9%)。

  结论:过早停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在停药后7天内存在发生ST的风险,尤其是在index PCI治疗不足180天的患者中。对PCI手术后不足180天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在手术前停用氯吡格雷后,可应用快速可逆性血小板抑制剂来维持P2Y12抑制剂的的抗血小板作用以降低ST的风险。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SC 2013:Eugene Braunwald教授总结心脏病学领域十大历史事件

  1、心电图:1903荷兰的Willem Einthoven首次应用弦线电流仪通过记录心脏的心电活动记录了人类的心电图,并以P、Q、R、S和T等字母表示不同的波段来描述心血管疾病的心电图 变化,现代心脏病学由此诞生。随后,在短短几年内,ECG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心导管插入术: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首先插入导管测量了动物心脏心腔及大血管的压力。1929

ESC 2013:单用药物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FAME 2 总缺血风险评分与临床结局

  目的:该研究旨在观察总缺血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该研究是对FAME 2 研究中的607例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存在病变、仅接受药物治疗(MT)的患者进行了亚组分析。这些患者中,有441例患者来自于随机试验,166例患者 来自于注册研究。分析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及缺血所致的靶病变血运重建(MACE)的复合终点发生率及其与FAME 2 总缺血风险评分的相关性,应

ESC 2013:无晚期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心脏再同步化能明显获益(MADIT-CRT研究)

  背景: MADIT-CRT研究显示,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能显著降低入选研究前至少3个月伴有轻度心力衰竭(HF)症状(NYHA 分级为I级或II级)患者的HF或死亡风险。该研究旨在评估CRT-D对入选研究前既往任何时间伴有晚期HF症状病史的患者的益处。   方法:于入选研究前任意时间均无晚期HR病史(NYHA分级≥III级或既往曾因HF恶化而住院)的患者(I组)及既往伴有

ESC 201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窄QRS波(<120 ms)患者无获益(EARTH研究)

  背景:虽然研究业已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能使QRS间期延长的患者获益,但在窄QRS波患者中其是否具有益处尚不确定。   方法:EARTH试验由两个并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研究组成,旨在观察CRT对QRS ≥ 120 ms及QRS< 120 ms患者的作用。两项研究的入选标准是:具有植入除颤仪的临床适应证,左室射血分数(LVEF)≤35%以及6分钟步行试验中6分钟步行距

ESC 2013:CHADS2 风险评分显示超过1/3房颤患者无需抗凝治疗

  2013年8月31日ESC 2013年会现场来自德国的Michael Nabauer教授等人的研究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心房颤动(AF)患者CHADS2卒中风险评分为0 或1,属于低危或中危患者,无需强制进行口服抗凝治疗。相比之下,CHA2DS2-VASc评分为0,则能识别出不能从抗凝治疗中获益的具有极低危卒中风 险的患者。   Nabauer教授指出,AF是最常见的需要住院治疗的心

ESC 2013:真实世界研究发现采用血栓抽吸并不减少PCI后患者的1年生存率(FAST-MI2010注册研究)

  背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时采用血栓抽吸行直接PCI是否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该研究评估了FAST-MI 2010注册研究中行直接PCI时应用了血栓抽吸的STEMI患者的1年生存率。   方法:FAST-MI 2010研究是法国的一项全国性注册研究,共计在2010年末从213家中心入选41 1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其中2438例伴有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