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无糖月饼可以随便吃”是误区

2016-09-16 佚名 新华社

中秋佳节将至,月饼陆续上架。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建提醒,食用月饼务必适量,中老年人和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应慎食月饼。他特别指出,对糖尿病患者,“无糖月饼可以随便吃”的说法是一个误区,因为无糖月饼其实只是不含有蔗糖,脂肪和能量等含量仍然很高。   王建介绍,月饼有高糖、高脂、高能量的特点,过量进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特别是现在市场上常见的蛋黄月饼,还含有很高的胆固醇,不建议心脑血

中秋佳节将至,月饼陆续上架。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建提醒,食用月饼务必适量,中老年人和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应慎食月饼。他特别指出,对糖尿病患者,“无糖月饼可以随便吃”的说法是一个误区,因为无糖月饼其实只是不含有蔗糖,脂肪和能量等含量仍然很高。   


王建介绍,月饼有高糖、高脂、高能量的特点,过量进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特别是现在市场上常见的蛋黄月饼,还含有很高的胆固醇,不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食用。  
 
月饼不宜当正餐。王建提醒,如果用又甜又黏的月饼来当早餐,会刺激胃酸分泌,出现反酸、烧心、腹胀等不适;在中午、晚上饥饿的状态下,用月饼代替正餐,也会刺激胃部,影响健康。   

王建介绍,月饼每天最好不要食用超过50克。吃月饼时最好准备一杯热茶或白开水,帮助去油腻。同时,也可以吃些新鲜蔬菜,不但可以起到解油腻作用,还能平衡膳食、合理补充营养。建议每天最多吃一块月饼,最好分多次食用,同时相应减少主食和烹饪油的摄入量。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6-09-18 1dd8a7c5m95(暂无匿称)

    学习了,赞一个!!!

    0

  2. 2016-09-17 lhl629

    很好的内容,继续学习。

    0

相关资讯

中秋吃月饼,不必纠结“营养”与“健康”

 每年的中秋节,都会掀起“月饼大战”。从拼历史到拼口味,从拼外表到拼包装,“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越来越成为常态。这几年来,甚至出现了多种宣称有保健作用的“功能月饼”、“健康月饼”。 月饼,不可能是“健康食品” 人们经常说“健康食品”,但是“健康食品”本身并没有一个法定或者科学的定义。因为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是复杂多样的,而任何食品都不可能单独满足所有需求。通常,人们把满足人体需

中秋节,记住这些月饼千万不能吃!!!

导语:中秋节将至,在中秋夜与家人赏月,吃月饼,是中国人的习俗。不过,你可知道,有些看似美味可口的月饼可能并不合格。中秋节将至,在中秋夜与家人赏月,吃月饼,是中国人的习俗。不过,你可知道,有些看似美味可口的月饼可能并不合格。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的通告,在其组织专项抽检的379批次月饼中,有10批次样品不合格。这些样品存在霉菌数、菌落数或酸价值超标等情况。目前,已要求相关生产企业和经营

今年中秋,你们发了啥?我们发了“表”!

你以为没有排班表的都是收到月饼的吗?Too young to simple!当然,除了发中秋排班表,和“半个月饼”的,有的单位也有好(奇葩)东西:小编觉得这个吧~比较适合学解剖的学生可以练练手,然后练完了还能吃,多好啊,要坚信医院一定是为你好!还有发米发油的这个…………除了累死也要扛回家,应该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如果你死在不想扛回家,小编可以考虑帮你收下。中秋都是大家一家团聚的日子,但是有很多医生护

奇葩月饼太辣眼,如何健康吃月饼?

导语:中秋节是传统节日,除了要吃芋艿,鸭子,毛豆,当然少不了月饼这个主角了,那月饼是不是健康当然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

为什么这几类人不宜多吃月饼?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沿传下来,变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圆圆的月饼,成为了人们实现团圆,幸福夙愿的象征。月饼为“三高”食品,即高油、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一般而言,一个广式月饼的热量高达850大卡,相当于3碗白饭的热量;60克左右的蛋黄酥,热量是200大卡,相当于1碗白饭的热量;绿豆糕一般的小月饼,热量也将近50—100大卡,相当于1片半吐司面包的

温暖!医生自制月饼,坚持3年陪病人过中秋(附图)

中秋将至,大多数上班族即将踏上回家的旅途,与家人团圆。但对于朱晓凤来说,中秋节除了与家人团圆外,还有20多位老人需要她来照看,三年来,每个中秋节她都坚守在岗位上,陪伴这些老人,并为他们送上自制的月饼。朱晓凤今年32岁,在成都慢性病医院神经内科从事医师工作已有三年多时间,这里的病人几乎全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大多患有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或脑血管疾病。“这些老人需要的不仅是治疗,精神上的安慰也相当重要。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