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新型tPA替奈普酶用于大动脉闭塞卒中患者更加安全有效!

2022-03-28 网络 网络

替奈普酶(TNK)是一种改良的新型组织纤维溶酶原活化剂(tPA)。

替奈普酶(TNK)是一种改良的新型组织纤维溶酶原活化剂(tPA)。与阿替普酶相比,它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更长的半衰期、更高的纤维蛋白特异性和更低的纤维蛋白原耗竭可能性。与阿替普酶相比,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提高的潜力已经推动了几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

最近建议根据对选定的血栓切除术前患者的疗效和一项新的非劣效性荟萃分析来改变常规实践以支持未经许可使用替奈普酶然而,由于易于给药——阿替普酶单次推注而不是推注后 1 小时输注——这在医院之间患者转移的情况下尤其有利。

目前,对80岁以上患者使用TNK的详细研究是有限的。为了评估TNK在80岁以上大血管闭塞患者中0.25和0.40mg/kg剂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脑科中心的医学和神经科的专家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eur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对EXTEND-IA TNK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汇总分析(n = 502)。患者是在症状发生后4.5小时内出现的因颅内颈动脉、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卒中的成年人。主要比较了TNK 0.25mg/kg、TNK 0.40mg/kg和阿替普酶0.90mg/kg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年龄(>80岁)进行分层。评估的结果包括90天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全因死亡率和有症状的ICH。

结果显示,在大于80岁的患者中(n = 137),TNK 0.25 mg/kg与0.40 mg/kg相比,90天mRS得到改善(中位数3 vs 4,acOR=2.70,95% CI 1.23-5.94),死亡率降低(acOR=0.34,95% CI 0.13-0.91)。TNK 0.25 mg/kg与阿替普酶相比,90天mRS改善(中位数3 vs 4,acOR= 2.28,95% CI 1.03-5.05)。

阿替普酶和TNK 0.40 mg/kg之间没有发现90天mRS或死亡率的差异。4名接受TNK 0.40 mg/kg治疗的患者出现症状性ICH,1名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以及0名接受TNK 0.25 mg/kg治疗的患者。在≤80岁的患者中,TNK 0.25 mg/kg、阿替普酶和TNK 0.40 mg/kg的90天mRS、死亡率或症状性ICH均无差异。

综上,TNK 0.25 mg/kg与80岁以上患者90天mRS的改善和死亡率的降低有关。在年轻患者中没有观察到不同剂量的差异。

 

参考文献: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enecteplase in Older Patients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 A Pooled Analysis of the EXTEND-IA TNK Trials. Neurology Mar 2022, 98 (12) e1292-e1301;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1330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roke:天坛医院:调查中国1万脑中风患者,男女预后差别如何?

与男性相比,在中国,女性AIS患者在3个月内获得有利结果的可能性较小

Stroke:脑中风后,梗死核心损伤程度越低,灌注后获益越多

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通过评估BBB的完整性来确定的梗塞内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降低

JAMA子刊:真那么神吗?他汀类药物治疗降低死亡、心肌梗死及中风的发生率分析

与相对风险降低相比,他汀类药物治疗在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和中风方面的绝对风险降低不大。

JNNP:血栓切除术后晚期窗口期脑卒中成像,一项多中心综合分析结果

晚期窗口期(6-24小时)出现大血管闭塞(LVO)中风患者的比例很大。如果不能实现再灌注,这些患者预后不良,估计死亡率或严重发病率约为40%。两项随机试验表明,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可显著改善晚期

Neurology:卒中后姿势障碍——倾斜运动与右侧大脑半球密切相关,高患病率下早期干预迫在眉睫!

倾斜运动是相对于额平面中的重力的主动身体方向的缺陷,主要在卒中后观察到。近日有研究人员试图准确估计左右大脑卒中倾斜运动的患病率和恢复过程。卒中遗留倾斜运动患病率很高,这需要进行系统检测以指导早期干预。

JNER:三维上肢机器人外骨骼训练对慢性脑卒中疗效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

上肢运动障碍是中风后长期残疾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鉴于其对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负面影响,上肢运动障碍尤其成问题。物理治疗和运动促进中风后的运动恢复,从而恢复功能,并根据残余神经可塑性改变皮质重组。已经

拓展阅读

JAMA Neurol:rtPA治疗缺血性卒中并发症少但短期转归不佳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接受静注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为轻度卒中,症状性颅内出血在此类患者中并不常见,但近1/3的患者出院时无法直接回家或不能独立行走。论文2月2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JAMA Neurol)。[pdf free] 此项回顾性分析共纳入33995例在起病后4.5小时内就诊且NIH卒中量表评分(NIHSS)≤5的缺血性卒中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