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Pediatr:早产儿的特殊表型是否与2岁时临床疾病、生长和神经发育差异有关?

2021-03-04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早产综合征由明确定义的表型组成,这些表型具有不同的新生儿发病率、儿童早期发病率、生长和2岁以下的神经发育。

早产是一种异质性综合征,其描述包括三个因素:自然流产还是医学引产,是否存在早产胎膜早破和分娩方式。也有人提出了一个表型分类系统,包括与母体、胎儿和胎盘的病因相关的特征以及分娩的体征和分娩途径。12种早产表型(即具有特定危险因素的独立生物实体、新生儿人体测量、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已经被确定。

pixabay.com

INTERGROWTH-21新生儿研究是21世纪国际胎儿和新生儿生长联合会项目的第二阶段,该项目是2008年至2015年开展的一项基于人口的研究计划,涉及全球近7万名母亲和婴儿。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调查了早产表型是否与2岁以下早产儿和足月婴儿的临床、流行病学、生长和神经发育差异有关。该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JAMA Pediatrics杂志上。

INTERBIO-21研究包括2012年3月至2018年6月从全球6个国家的妇产医院登记的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队列,从出生到2岁进行随访。所有妊娠均行超声检查。数据分析时间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

共有6529名婴儿(3312名男孩[50.7%])被纳入分析。其中,1381例为早产(出生时平均[SD]胎龄,34.4[0.1]周;5148例为足月分娩(出生时平均[SD]胎龄,39.4[0]周)。在1381例早产儿中,共发现8种表型:未检测到的母体、胎儿或胎盘状况(485例,占35.1%);感染(289例,占20.9%);先兆子痫(162例,占11.7%);胎儿窘迫(131例,占9.5%);宫内生长受限(110例,占8.0%);重度母体疾病(85例,占6.2%);出血(71例婴儿[5.1%]);先天性异常(48例婴儿[3.5%])。对于所有表型,早产是复发的危险因素。每种表型在新生儿发病率和婴儿结局方面都有差异。例如,未发现主要疾病表型的婴儿在1岁时新生儿发病率较低,但发病率和住院率增加(比值比[OR],2.2;95%CI,1.8-2.7)。与足月新生儿相比,胎儿窘迫(OR,10.6;95%CI,5.1-22.2)表型的新生儿在精细运动发育领域得分低于INTER-NDA标准值10个百分位数的风险最高。

按早产表型分类的新生儿严重发病率指数

根据早产表型在2岁时进行INTERGROWTH-21st发育评估时得分低于10个百分位数的风险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母亲危险因素、小于胎龄的新生儿发病率、新生儿和儿童生长发育、严重发病率以及早产表型的神经发育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模式,这些差异模式可能与特定的病理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对胎儿的生长有影响,正如先前报道的早期新生儿结局。

例如,具有宫内生长受限表型的新生儿在新生儿期发病率较低,但儿童期生长受限和神经发育迟缓较多。无主要疾病表型且胎龄不小的新生儿,其新生儿发病率较低,但在2岁时发病率增加。具有感染表型的人出生时胎龄较低,小于胎龄的风险较低,但发病率和出生后生长受限的风险较高。

总之,在这项研究中,早产综合征由明确定义的表型组成,这些表型具有不同的新生儿发病率、儿童早期发病率、生长和2岁以下的神经发育。因此,将早产视为完全基于时间的实体的概念可能不再合适。对早产儿进行表型分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与早产相关的病因和机制。尽管研究结果表明,大约35%的表型与不同的临床条件无关,但早产表型的新生儿仍然有较高的生长发育风险。

参考文献:Villar J, Restrepo-Méndez MC, McGready R,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reterm-Birth Phenotypes and Differential Morbidity, Growth, and Neurodevelopment at Age 2 YearsResults From the INTERBIO-21st Newborn StudyJAMA Pediatr. Published online March 01, 2021.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20.608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出生时还不到一斤!25周双胎超低体重早产儿被成功救治

今年31岁的阿婷(化名)孕25周时早产生下龙凤胎,出生时两姐弟仅465克和670克,只有成年女性巴掌那么大,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的全生命护航体系保驾护航之下,经过连续116天的救治,两姐

报告称:中国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专科联盟发布2019年度报告。儿科医院供图

JAMA:早产儿依据标准疫苗接种方案后的免疫效果研究

对于早产儿,除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外,按照标准的国家疫苗接种方案可达到较好的免疫预防效果,但与一般人群相比,早产儿的疫苗接种会后的抗体水平一般较低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早产儿听觉功能的变化: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最近,有研究人员分析早产儿听觉功能的年龄模式,作为其出生时胎龄的功能。

NEJM:产前地塞米松治疗有助于降低早产高风险产妇围产期母婴不良预后风险

在中低收入国家,对于早产风险较高的产妇,接受地塞米松治疗有助于降低死产,新生儿死亡风险,且不会导致产后感染风险增加

NEJM:大规模研究证实,高血红蛋白输血对早产儿并无更多益处

出生时体重很轻的婴儿,患贫血的风险很高,经常需要输血才能生存。再进行输血时,有些医生采用较高的血红蛋白阈值,而有些则采用较低的血红蛋白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