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ss Anxiety:预防抑郁症和自杀应处理焦虑症状

2013-03-18 小康 医学论坛网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表明,抑郁症和自杀预防计划除了应包括减轻抑郁症状外,还应包括减轻焦虑症状,应针对性处理患者报告的诸如担忧或烦躁不安等症状。该研究论文3月14日在线发表于《抑郁与焦虑》(Depress Anxiety)杂志。   相对于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在抑郁症和自杀意念的进展中发挥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的目的是在人群水平上确定焦虑和抑郁症状对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意念的产生贡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表明,抑郁症和自杀预防计划除了应包括减轻抑郁症状外,还应包括减轻焦虑症状,应针对性处理患者报告的诸如担忧或烦躁不安等症状。该研究论文3月14日在线发表于《抑郁与焦虑》(Depress Anxiety)杂志。

  相对于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在抑郁症和自杀意念的进展中发挥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的目的是在人群水平上确定焦虑和抑郁症状对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意念的产生贡献最大。

  该研究是澳大利亚一项基于社区的纵向队列研究,纳入了7485名年轻成人、中年人和老年人。

  结果显示,焦虑症状对抑郁症(45%)的发病和自杀意念(23%)的产生的贡献大于抑郁症状(分别为35%和16%)。在年轻组,焦虑症状对偶发性抑郁症和自杀意念的人群归因危险度最高。

抑郁相关的拓展阅读:


ANXIETY SYMPTOMS AS PRECURSORS OF MAJOR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Background

Relative to depression symptoms, the role of anxiety sympto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has not been well established.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that confer the greatest amount of risk for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at the population level.

Method

The PATH through Life study is an Australian community-based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of 7,485 younger,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Adjusted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AR) for incident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after 4 years was assessed for 18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esults

Anxiety symptoms contributed greater risk overall to both depression (45%) and suicidal ideation (23%) incidence than depression symptoms (35% and 16%, respectively). Anxiety symptoms had largest PARs among younger age groups.

Conclusions

Prevention programs for depression and suicide should aim to reduce anxiety symptoms in addition to depression symptoms, and target individuals reporting symptoms such as worrying or irritability.



    

作者:小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NAS:原钙粘蛋白家族在抑郁症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最新一期的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PNAS)》发布了上海交大研究团队一项重要成果。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吴强的科研团队发现一种特殊蛋白质调控机理,阐明了原钙粘蛋白家族在大脑中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对科学家破解人类基因组的编码调控机制,以及破解精神疾病发病机理将产生深远影响。   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吴强5日介绍,人脑含有上千亿个不同的神经细胞,每个

J AFFECT DISORDERS:常吃西红柿抑郁症减半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4日报道,《情感紊乱杂志》刊登中日科学家共同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周吃几次西红柿可以使罹患抑郁症危险降低一半。   据统计,超过20%的人在一生的某段时间会发生抑郁,女性抑郁症发病率比男性更高。老年人群抑郁症发病率也相对较高,其原因是健康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亲人离世以及孤独等。   研究人员表示,西红柿富含的多种抗氧化成分具有抗击多种疾病功效。其中番茄红素有助于降低

Neurology:癫痫患者罹患抑郁症风险增加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公共卫生科学系的Kirsten M. Fiest等人2012年11月21日发表在Neur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癫痫患者(PWE)与抑郁症显著相关,癫痫患者中抑郁症发生率很高,应注意诊断及治疗癫痫患者的抑郁症。   研究人员检索了MEDLINE(1948–2012)、EMBASE(1980–2012)和PsycINFO(1806–201

CMAJ:抑郁症增加老年患者住院风险

  一项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的联合研究显示,在老年人群中,与无抑郁症者相比,抑郁症患者因非精神疾病原因住院的风险更高,且住院时间更长、临床转归更差。论文12月10日在线发表于《加拿大医学会杂志》(CMAJ)。   研究纳入≥69岁的男性患者5411例。随访2年结果显示,在5072例无抑郁症者中有1164例(22.9%)至少1次急诊入院。与之相比,在339例抑郁症患者中有152例(44.8%)至少

调查称日本5000多名教师患有精神病

  据日本NHK电视台12月25日报道,日本教育部对日本公立小学、初中、高中以及特殊学校的教师进行调查显示,日本在上一财政年有5000多名教师因患有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而请假。   调查显示,上一财政年共有8544名教师请病假,其中62%的教师(5274人)所患的是精神病,这是日本患精神病教师人数连续第4年超过5000人,而10年前这一数字还仅为现在的一半。   日本教育部称,40岁以上的教师

Neuron:李卫东等揭示精神分裂症基因对人脑影响机制

上海交大特别研究员、Bio-X研究院李卫东博士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合作,日前在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揭示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对人大脑的影响机制。这一发现将为医学界通过基因治疗,改善大脑特殊区域基因缺失引发的认知和情感障碍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病因迄今尚未阐明。遗传因素被视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其中,Disrupt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