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氨甲环酸早期短疗程治疗不能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中短期预后

2020-12-22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目前已证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氨甲环酸短期抗纤溶治疗可降低再出血的风险。但是,这种治疗是否可以改善临床预后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调查氨甲环酸超早期短疗程治疗是否可以改善6个月内的临床预后。

目前已证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氨甲环酸短期抗纤溶治疗可降低再出血的风险。但是,这种治疗是否可以改善临床预后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调查氨甲环酸超早期短疗程治疗是否可以改善6个月内的临床预后。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的临床试验,招募CT证实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成年患者,随机分组接受氨甲环酸+常规护理(氨甲环酸组)或仅常规护理(对照组)。氨甲环酸用药方法:一经确诊后即刻开始使用,1g推注,后1g/8h静滴维持,用满24h或开始动脉瘤治疗时停药。主要预后指标是6个月时的临床结局。

2013年7月24日-2019年7月29日,共招募了955位患者,其中480位被分至氨甲环酸组,475位被分至对照组。在意向治疗分析中,氨甲环酸组287位(60%)患者有良好预后,而对照组有300位(64%)(治疗中心校正的优势比 0.86,95% CI 0.66-1.12)。两组随机分组后至动脉瘤治疗前的再出血率分别为10%(氨甲环酸组)和14%(对照组)(优势比 0.71,95% CI 0.48-1.04)。两组其他重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当。

对于CT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于超早期予以短疗程氨甲环酸治疗并不能改善其6个月内的临床预后。

原始出处:

Rene Post, et al. Ultra-early tranexamic acid after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ULTR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December 21, 202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21-05-29 howi
  2. 2020-12-22 王志英

    学习了

    0

  3. 2020-12-22 goodbing

    顶刊就是不一样,质量很高,内容精彩!学到很多

    0

  4. 2020-12-22 Yuxintong66

    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Eur J Dermatol:口服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的治疗黄褐斑

黄褐斑是面部皮肤淡褐色至深褐色的色素沉着,常见于育龄妇女。黄褐斑的治疗方法有口服和外用维生素C、氢醌软膏、激光治疗等,效果不理想。氨甲环酸(TA)已被证实对黄褐斑有效,但尚未研究出最佳剂量。为分析不同

Am J Emerg Med:氨甲环酸治疗脑损伤的疗效

氨甲环酸对脑外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旨在研究氨甲环酸治疗脑外伤的疗效。

JAMA:院外氨甲环酸治疗对中重度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中重度外伤性脑损伤患者院外接受氨甲环酸治疗对患者6个月时神经系统预后无显著改善作用

JAMA Surg:住院前应用氨甲环酸与受伤患者死亡风险研究

对于特定的出血风险受伤患者中,住院前应用氨甲环酸可降低30天死亡率

Lancet Neurology:氨甲环酸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STOP-AUST): 一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2期试验

全球有1800万人患有脑出血后遗症,每年有3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占所有人类死亡的5%。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年龄、神经功能缺损、出血原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其中,出血量是最重要的因素。

Int Orthop:术前高初始剂量氨甲环酸可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

本研究旨在评价高初始剂量(60 mg/kg)静脉注射氨甲环酸(IV-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纤维蛋白溶解和炎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