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胞不易,研究显示工作压力会使有心血管病的男性死亡风险上升68%

2018-06-15 奇点糕 奇点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奇点糕就特别厌烦媒体宣传“带病坚持上课”、“积劳成疾不顾家”这样的报道口吻,虽然带病坚持奋战的人值得敬佩,但这并不是什么值得效仿的壮举……养好了病再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比累倒在岗位上强吗?再说,工作压力本身也要命啊。虽然不一定到处都是富士康,但对于已经身患慢性病的人来说,压力可能就是一道催命符。近期的《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一项涉及10万人的队列研究显示:已患有心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奇点糕就特别厌烦媒体宣传“带病坚持上课”、“积劳成疾不顾家”这样的报道口吻,虽然带病坚持奋战的人值得敬佩,但这并不是什么值得效仿的壮举……养好了病再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比累倒在岗位上强吗?

再说,工作压力本身也要命啊。虽然不一定到处都是富士康,但对于已经身患慢性病的人来说,压力可能就是一道催命符。近期的《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一项涉及10万人的队列研究显示:已患有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男性,工作压力大会导致死亡风险上升68%,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仅次于吸烟[1]!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哪位没点儿工作压力呢?虽然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但先不说压力可能导致的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压力它本身,就足以影响人体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自主神经系统等机制,带来不利的改变[2]。

对于已经存在潜伏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人群,工作压力足以成为诱发疾病的导火索[3]。在2016年的第6版《欧洲心血管预防指南》中就提出,对于已存在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管控工作压力是降低发病风险的手段之一[4]。

但指南也只是泛泛而谈了一些大道理,由于缺少数据,指南并没有直接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下结论。工作压力,到底多危险呢?又能否通过调节生活方式、吃药等手段来弥补呢?这种时候还得数据说话。

而说到数据,伦敦大学学院教授Mika Kivim?ki绝对有发言权,他所主导的一项名为工作群体个人数据研究(IPD-Work Consortium)的多国联合队列,汇总了欧洲各国12项涉及10余万人的队列研究,是目前研究工作压力影响的权威数据库。

为了细化工作压力的影响,研究团队给参与者下发的调查问卷里,把压力定义为两种:一种是“工作要求压力”,即工作要求较高,且参与者对工作内容缺乏掌控;另一种则定义为“奖励机制失衡压力”,也就是工作中的付出和回报不匹配,钱少事儿多……

当然,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各项队列研究对参与者的基本情况和个人生活史也进行了详细摸底,而对参与研究时已存在糖尿病、冠心病和中风发作后的参与者,研究团队还调取了就诊记录和服药史,分析疾病的控制状况。

这项综合队列研究的随访期达到14年,参与者平均年龄是44岁,正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而结果,实在是很扎男同胞们的心……对于患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职场男性,即使生活方式健康,药物控制血压、血脂良好,工作压力仍然会使他们的死亡风险上升68%!而女性参与者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图中四条线分别代表有无工作压力的男女受试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有工作压力的男性不幸“高居榜首”

68%的死亡风险上升是什么概念呢?研究团队直接对比了一下队列研究中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发现工作压力的危害,仅次于吸烟排在第二位,比高血压、高血脂、喝酒、不运动的危害都大!如果压力大了习惯抽根烟冷静一下……哈利路亚。

从压力种类的角度来说,职场男性催命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工作要求压力”上,而钱少事儿多的“奖励机制失衡压力”并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看来还真不是钱闹的,职责所迫更要命啊。

对于这一结果,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心血管疾病专家Haitham Ahmed表示:“研究的结果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工作压力大死得早。医生们也不能认为,开药控制好患者的血压血脂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工作压力导致的死亡风险升高是长期存在的,这种时候需要通盘考量各种危险因素。”[5]

而南通大学的连玉龙教授则在同期刊发的社论中表示:“心理因素可能也是影响职场男性重要的因素,持续的压力、抑郁和焦虑,都可能导致心脏和代谢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升高,所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阐明背后机制。”[6]

以奇点糕的个人经验来看,似乎不少人要被这篇论文的结论狠狠扎心了,因为他们占全了压力大、胖、抽烟喝酒这一大堆的危险因素……别忙着着急不断退后的发际线了,先给自己减减压怎么样?

参考资料:

1.Kivim?ki M, Pentti J, Ferrie J E, et al. Work stress and risk of death in men and women with and without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 multicohort study[J].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8.

2.Kivim?ki M, Steptoe A. Effects of stres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2018, 15(4): 215.

3.Kivim?ki M, Jokela M, Nyberg S T, et al. Long working hours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data for 603 838 individuals[J]. The Lancet, 2015, 386(10005): 1739-1746.

4.Piepoli M F, Hoes A W, Agewall S, et al. Guidelines: Editor's choice: 2016 European Guidelin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Sixth Joint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Other Societi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constituted by representatives of 10 societies and by invited experts) Developed with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 Rehabilitation (EACPR)[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6, 37(29): 2315.

5.https://newsroom.clevelandclinic.org/2018/06/05/job-strain-linked-to-early-death-in-some-men/

6.Lian Y. Stress at work in patients with cardiometabolic disease[J].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8.

作者:奇点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心血管病年轻化,这是为什么?抽烟是独立危险因素

据我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心血管病(CVD)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农村CVD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治疗心血管病的10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仅凭心电图T波低平就诊断心肌缺血:很多因素可导致T波的改变,如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睡眠障碍、情绪紧张、过度换气、肥胖、电解质紊乱等,心肌缺血只是常见原因之一。

健康养生:国医大师雷忠义:防心血管病要靠好习惯

84岁的国医大师雷忠义从未停止过学习的步伐,到了耄耋之年,他依然坚持门诊、查房、带教授业、做科研,思维灵敏宛若青年人。他认为,工作可以让人变得年轻。养生不应纠结寿命长短,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有所为,做有益的事,老有所为才能内心不空虚。

Heart:步行和骑车上班者,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降30%

根据最近发表在《心脏》杂志上的研究结果,那些走路或骑自行车上班的人患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降低了11%,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降低30%。

临床心得:心血管病诊疗

近些年,我国心血管病的诊疗在不断改进,但临床上仍感觉“越治越多”。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欧美等国家的成功经验提示我们,应具备心血管病全程管理的战略思维,即深化“预防第一、全程管理”的理念,才能有效遏制心血管病高发。

重磅!国家肿瘤、心血管病等诊疗情况发布

近日,卫健委发布我国肿瘤、消化内镜及心血管病诊疗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