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Neglect Trop D:唾液中间日疟子孢子的表面暴露蛋白和全蛋白质组学分析

2017-08-16 MedSci MedSci原创

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是导致人类疟疾的主要原因。由于恶性疟感染的临床严重程度和相关死亡率,之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恶性疟原虫上。然而,间日疟原虫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更多人的健康。此外,与恶性疟原虫不同,间日疟原虫能够在肝脏中以休眠子孢子的形式持续存在,并可以在原发性感染后数周至数年内活化,引起具有症状的血液阶段的疟疾复发

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是导致人类疟疾的主要原因。由于恶性疟感染临床严重程度和相关死亡率,之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恶性疟原虫上。然而,间日疟原虫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更多人的健康。此外,与恶性疟原虫不同,间日疟原虫能够在肝脏中以休眠子孢子的形式持续存在,并可以在原发性感染后数周至数年内活化,引起具有症状的血液阶段的疟疾复发。间日疟的特征使得其具有独特性,并难以通过媒介控制的标准工具和用抗疟药物治疗有症状的血液期感染来消除该疾病。疟原虫感染是由蚊子传播的子孢子阶段引发的,子孢子是一个靶向肝脏肝细胞的高度活跃的侵袭性细胞。最近的恶性疟疫苗(RTSS,含有一部分主要子孢子表面蛋白的亚单位疫苗)在III期试验中仅仅表现出有限保护,且低于世卫组织确定的疫苗功效目标。然而,在慢性肝脏感染建立之前,阻断间日疟原虫的子孢子期可能是有效的疟疾疫苗策略,以减少血液阶段疟疾复发。此外,包含多个子孢子表面抗原的多价疫苗将可能提供更好的保护性,但是目前尚无对间日疟原虫子孢子中的蛋白的综合分析。

为了有助于基于子孢子的疫苗开发,研究人员采用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来鉴定间日疟原虫子孢子中存在的近2000种蛋白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分析揭示了glVideosome蛋白广泛的磷酸化以及转录和翻译的调节因子。此外,还观察到最近发现在恶性疟原虫唾液腺子孢子中糖基化的子孢子表面蛋白质CSPTRAP在间日疟原虫子孢子中也发生了类似的修饰。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唾液腺子孢子蛋白质组的定量比较显示蛋白质表达水平高度相似,包括侵袭相关蛋白。然而,两种物种之间仍具有显著不同表达水平的直系同源物,以及无已知直系同源物的高度丰富的物种特异性蛋白质。最后,研究人员采用活子孢子的化学标记来分离和鉴定36个疟原虫子孢子表面暴露蛋白。除了通过与它疟原虫物种的相似分析鉴定的保守的子孢子表面蛋白质外,还鉴定出几种尚未发现的蛋白,包括在恶性疟原虫中没有已知直向同源物的6-Cys蛋白质。

原始出处:

Swearingen KE,et al.Proteogenomic analysis of the total and surface-exposed proteomes of Plasmodium vivax salivary gland sporozoites. PLoS Neglect Trop D.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7-08-16 清风拂面

    谢谢分享,学习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