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的心理危险因素
2019-12-03 神经心理科吴志国主任 健康号
近年来,“抑郁症”、“自杀”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从明星到普通人、从成年人到青少年。抑郁症目前已经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
心理社会应激与自杀行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这种联系不可能是独立发生的,而是通过某种中介作用相联系,毕竟并不是所有经历应激的人都会自杀。因此,只有结合自杀者的个人特质进行分析,将易致自杀的各种危险因素综合起来,才有可能更加深入的理解自杀现象。
同自杀行为相关的心理因素包括:某些特定的气质、人格特质、心理易感性和认知及应对方式等,这些心理因素常常导致个体以负性的方式应对所感受到的应激,换句话说,心理因素是连接应激和自杀的桥梁,这也是上述心理学成分的共同作用通路。国内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自杀者性格内向,感情相对脆弱,往往经受不起情感变化的强烈刺激,有时对正常人来说微不足道的刺激就可能导致其情感的爆发,而产生自杀企图行为。
在青年人中,大量的心理因素同自杀高风险有关,包括低自尊、绝望感、外倾性格、神经质、控制能力差、冲动及冲动性暴力攻击行为、自我意识不良、社会隔离和认知模式僵化等。成年人与自杀行为有关的人格特质包括绝望感、神经质、焦虑素质、羞怯、认知模式僵化、冲动性、攻击性和过于强烈的自我独立性。有自杀行为的老年人常有绝望感、认知模式僵化、适应功能差、固步自封以及武断的个人行为方式等心理特质。上述人格特质常有根深蒂固”的特点,相对难以改变,往往阻碍自杀干预工作的进行。.
在上述心理成分中,绝望感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绝望感同自杀观念、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有着+分密切的关联,关联程度甚至超过抑郁症对自杀的影响,同时也是自杀的一个可预测因素。绝望感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但是做为-种稳定的心理特质,绝望感可能是独立于抑郁症之外的,并且可以同时存在于多种精神障碍之中。这提示对自杀者除了需要进行精神疾病状况评估和治疗,还需要对其绝望感进行独立的评估和处理。
冲动性和或攻击性和神经质(包括抑郁和退缩素质)这两种气质类型同自杀高风险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青年人和成年人的自杀风险增加,在自杀者中这些可能与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无关,而可能与个体的反社会行为及品行障碍、酒精和物质滥用、冲动性行为、过度猎奇行为和童年期创伤经历有关。
作者:神经心理科吴志国主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谢谢了,学习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