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ardiothorac Surg:NT-proBNP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临床结果相关

2023-10-13 刘少飞 MedSci原创

关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后血浆N-末端前B型利钠肽(NT-proBNP)围手术期变化的预后价值,有限的数据。

研究背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已经成为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由于该程序的适应症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患者被推荐接受TAVR。因此,有必要开发改进的工具来对这一患者群体进行风险分层。研究人员已经调查了各种生物标志物,如高敏感肌钙蛋白T、GDF15(生长分化因子15)、骨桥蛋白和可溶性ST2(抑制致瘤性2),以确定TAVR患者的预后。结果,需要更多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治疗结果和进行风险分层。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是脑利钠肽(BNP)的无活性衍生物,其半衰期为120分钟。NT-proBNP会在心肌细胞伸展引起左心室肥大后释放。因此,监测NT-proBNP水平可能有助于识别存在高风险患者,他们可能面临不良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肥大和心力衰竭。在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患者中,BNP和NT-proBNP都被认为对预后有预测价值。

研究方法:

我们的单一中心从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回顾性收集了357名患者在TAVR手术前和出院前的血浆NT-proBNP数据。根据NT-proBNP比值(出院时的术后NT-proBNP/术前NT-proBNP),将患者分为反应者和非反应者两组。定义反应者为NT-proBNP比值<1,定义非反应者为NT-proBNP比值≥1。根据瓣膜学院研究联盟(VARC-3)标准定义结果。

研究结果:

总共有234名患者(65.5%)和123名患者(34.5%)分为反应者和非反应者两组。反应者和非反应者在术前(2103.5 vs. 421.0 pg/ml,p < 0.001)和术后(707.6 vs. 1009.0,p < 0.001)的NT-proBNP水平上显著不同。非反应者组中患有高血压(73.2% vs. 51.7%,p < 0.001)、高脂血症(46.3% vs. 34.6%,p = 0.031)、外周血管疾病(20.3% vs. 8.5%,p = 0.001)和纯主动脉反流(15.4% vs. 4.3%,p < 0.001)等合并症的倾向更大。相反,反应者组中主动脉瓣最大瓣膜速度(4.6 vs. 4.2 m/s,p < 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58.0% vs. 63.0%,p < 0.001)、心力衰竭(9.4% vs. 2.4%,p = 0.014)、二尖瓣反流≥中度(13.7% vs. 4.9%,p = 0.010)、三尖瓣反流≥中度(12.0% vs. 2.4%,p = 0.002)和肺动脉高压(32.9% vs. 13.0%,p < 0.001)的患病率更高。非反应者组的总住院时间中等程度地长于反应者组(14 vs. 12天,p < 0.001)。在随访期间,非反应者组与累积全因死亡(p = 0.009)和心脏死亡(p < 0.001)显著相关。

Fig. 1

研究结论:

NT-proBNP的围手术期变化与TAVR后的累积全因死亡和心脏死亡相关。应该仔细监测NT-proBNP比值和出院时的NT-proBNP,以改善TAVR术后风险分层并指导选择最佳治疗策略。

原始出处:

Yu J, Wang W.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J Cardiothorac Surg. 2023 Oct 10;18(1):286. doi: 10.1186/s13019-023-02391-2. PMID: 37817246.

作者:刘少飞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AMA Cardiol: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LVEF改善与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LVEF改善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5年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更低相关

GW-ICC 2022: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要点介绍

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的马为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要点介绍》。

吴永健:TAVR领域2022年新进展

2022年的TAVR领域作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的“排头兵”在循证证据、技术升级、指南共识、器械改良方面不断进步,使得TAVR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广泛应用并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Eur Heart J:单核细胞Y染色体丢失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生存率降低相关

从机制上看,促纤维化基因标记使患者来源的循环LOY单核细胞对TGFβ信号通路敏感,支持心脏纤维化在促进接受TAVR的男性中观察到的LOY效应方面的突出作用。

JAHA: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虚弱和再次住院的关系

在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中,虚弱与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对体弱多病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可减轻患者住院负担。

Eur Heart J:心源性休克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疗效

这项大型观察性现实研究表明,TAV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CS患者的方法。TAVR术后前30天存活的患者与未接受CS治疗的患者死亡率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