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iovasc Ther:BMI如何影响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

2017-04-14 顾歆纯;吴刚 环球医学

2017年4月,发表在《Cardiovasc Ther》的一项由中国科学家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剂量效应Meta分析考察了心衰(HF)患者中,体重指数(BMI)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U型相关性背景和目的:BMI在HF患者预后中的作用仍然是长期的兴趣点所在。但是,BMI和HF患者死亡风险之间精确的剂量效应关系仍然未知。

2017年4月,发表在《Cardiovasc Ther》的一项由中国科学家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剂量效应Meta分析考察了心衰(HF)患者中,体重指数(BMI)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U型相关性

背景和目的:BMI在HF患者预后中的作用仍然是长期的兴趣点所在。但是,BMI和HF患者死亡风险之间精确的剂量效应关系仍然未知。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剂量效应Meta分析,旨在定量评估BMI对HF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14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从46794名HF患者中鉴别出13508例死亡病例。

结果:BMI每增加5单位的总体HR为0.95(95% CI,0.92~0.97),证据具有较高异质性(I2=90.10%,异质性P<0.000001),并显示出BMI和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P非线性=0.0025)。当进行分层分析时,超过60岁的HF患者的异质性降低。

结论:具有较高BMI(>28kg/m2)的心衰患者具有更佳的生存期,而体重过轻和严重肥胖(如,BMI>37kg/m2)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原始出处:


作者:顾歆纯;吴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8-01-03 quxin068
  2. 2017-04-17 天涯183

    非常好的文章,学习了

    0

  3. 2017-04-15 往日如昨

    BMI在HF患者预后中的作用仍然是长期的兴趣点所在

    0

相关资讯

外科病房的护士遇到急性心衰患者怎么办

外科护士还是要注意多对特殊患者进行巡视,多观察病情,了解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做医生的好帮手,积极参与抢救。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急性心衰的临床表

心力衰竭的春天因你来,全新心力衰竭指南集锦!

一、急性心力衰竭  2016 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 本指南基于目前可获得的最佳临床证据制定而成,涵盖了急性心力衰竭护理的干预措施,引用的大部分证据都与急性心力衰竭发病后紧急救治有关,是急诊室、监护室、病房、社区护理人员开展急性心力衰竭管理的临床决策参考工具。可用于:①提供临床护理的推荐意见;②制定循证护理实践方案;③制定护理实践的评价标准;④规范培训护理人员。 二、慢性

Chin Circul J:阜外医院华伟和樊晓寒点评四种新型心衰器械治疗:药物联合器械植入是未来方向

治疗心衰很有挑战,阜外医院华伟、樊晓寒指出,优化药物联合个体化的器械植入将成为未来心力衰竭治疗方向,并就当前器械治疗慢性心衰的新进展在本刊进行了阐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室多位点起搏技术将有更好应用前景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减少中重度心衰患者再入院率、逆转心室重构、降低死亡率,并且相关指南也做了明确推荐。近年来,CRT技术的新进展主要是左心室四极导线和左心室多位点起搏技术(

Chin Circul J:NT-proBNP有助于无心衰心梗患者危险分层

对于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且无明显舒张性心力衰竭症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而言,血浆氨基末端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有何意义?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赵玉兰、江冠颖等进行的研究显示,NT-proBN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STEMI患者的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对三支血管病变及前降支病变有一定预见作用,临床常规检测STEMI患者NT-proBNP浓度有助于其临床诊疗及危险分

Plos One:右心房体积可以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右心房体积指数(RAVI)是射血分数(HFrEF)降低的心力衰竭(HF)患者发病率的独立预测因子。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Plos One上的研究旨在评估通过心脏磁共振(CMR)评估HFrEF患者全因死亡率的RAVI的预测价值,并评估其对经过验证的Meta分析全球组慢性心力衰竭得分(MAGGIC )中的作用。此项研究最终确定了243名患者(平均年龄60±15岁; 33%为女性),通

Stroke:心衰患者卒中风险如何?

由此可见,心衰与所有卒中亚型的短期和长期风险增加有关,提示心衰是缺血性卒中、ICH和SAH的一个有效且持久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