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Periodontal Res:兔胫骨模型中氧化锆和钛种植体的骨整合的分析

2018-03-31 MedSci MedSci原创

本研究比较了含氧化钇的加工氧化锆种植体(M-Y-TZP)与机械加工(M-Ti)和可再吸收爆炸介质(RBM-Ti)钛种植体的骨结合。

本研究比较了含氧化钇的加工氧化锆种植体(M-Y-TZP)与机械加工(M-Ti)和可再吸收爆炸介质(RBM-Ti)钛种植体的骨结合。

随机将M-Y-TZP,M-Ti和RBM-Ti种植体置于兔胫骨中。在不同的时间行荧光染料骨标记(四环素,茜素和钙黄绿素)。 8周后,使用显微CT和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评估骨整合情况,包括骨与种植体接触(BIC),新骨面积(nBA),剩余骨皮质面积(rBA)和荧光染料的时间定量。

结果:RBM-Ti种植体比M-Y-TZP种植体(rBA = 48%和nBA = 26.5%)有更高的剩余皮质骨和骨形成的再吸收(rBA = 36.9%和nBA = 38.8%)。 BIC值在皮质区域中的组间差异均值为52.2%,但在髓质区域,RBM-Ti组为51.2%,高于M-Y-TZP组的0.45倍(35.2%)。在所有组中,观察到四环素的高度掺入(第2-4周),随后是茜素(第4至第6周)和钙黄绿素(第6至第8周)。在皮质区域,RBM-Ti(49.8%)和M-Y-TZP(35.9%)种植体中四环素的掺入类似,但是高于M-Ti(28.2%)。随后,茜素和钙黄绿素在RBM-Ti中比在其他种植体中高1.1倍。在髓质区域,所有荧光染料均未观察到显着差异。

结论:所有种植体都有利于骨形成并因此促进初级稳定性。在RBM-Ti和M-Y-TZP中,螺纹周围的骨形成比在M-Ti更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M-Y-TZP有限的骨重塑会对二级稳定性产生显着影响,用作钛种植体的替代品。

原始出处: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 Periodontal Res:葡萄糖浓度对II型糖尿病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改性钛表面成骨分化的影响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病。与健康人相比,DM患者的牙齿丧失风险增加。种植体是部分或完全牙缺失的治疗标准,并且最近出现了各种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以增加种植体的稳定性。然而,一些研究报道,DM可抑制种植体的骨结合,降低成功率。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高血糖水平对纳米级改性钛表面硬组织形成的影响。

Int J Implant Dent:羟基磷灰石涂层可显著提高钛表面生物活性

钛是一种惰性金属,没有诱导成骨和抗菌的性能;既往研究发现羟基磷灰石涂层或可提高其生物活性,而锌可以促进抗菌性能并提高骨整合。本研究旨在采用电化学方法在纯钛表面沉积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以提高其表面粗糙度,增强细胞的粘附性能。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锌镀层的钛片。施加电压2−2.5小时,温度为85°C。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