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自噬作用可保护胰腺β细胞免于毒性蛋白质的损伤

2014-07-30 佚名 生物谷

II型糖尿病个体中往往存在一种过量的名为胰岛淀粉样多肽的蛋白质(IAPP),该蛋白质的积累往往和产生胰岛素的胰腺β细胞的缺失直接相关,引发糖尿病患者机体中IAPP的积累的原因至今仍是个谜;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开了谜底,研究者发现了一种自体吞噬现象,即从细胞中清除损伤或者有毒的蛋白质,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II型糖尿病个体中往往存在一种过量的名为胰岛淀粉样多肽的蛋白质(IAPP),该蛋白质的积累往往和产生胰岛素的胰腺β细胞的缺失直接相关,引发糖尿病患者机体中IAPP的积累的原因至今仍是个谜;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开了谜底,研究者发现了一种自体吞噬现象,即从细胞中清除损伤或者有毒的蛋白质,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

研究者发现,在未患II型糖尿病的个体机体中,细胞的自噬作用会抑制毒性的IAPP的积累,而在II型糖尿病个体中,自噬过程并不会正常工作,引发胰腺β细胞的破坏,而是随着机体胰岛素的分泌,胰腺β细胞在维持机体血糖水平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研究者Safia Costes表示,此前有一些研究报道,自噬过程对于β细胞的生存和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而本项研究并未研究自噬过程在调节淀粉样蛋白过程中的作用;文章中研究者利用三种实验模型证实了,自噬过程可以清除胰腺β细胞的IAPP,这三种实验模型分别为胰腺β细胞、可以表达人类IAPP的离体胰岛、人类的胰岛。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小鼠模型,这种小鼠模型的胰腺β细胞缺失自噬过程,研究者发现这种小鼠机体中往往存在较高水平的有毒IAPP,从而引发胰腺β细胞死亡,最终使得小鼠患上糖尿病。本文中研究者的目的就是揭示胰腺β细胞破坏背后的细胞分子机制,以便研究者可以早日找到保护胰腺β细胞的靶点,研究者希望通过他们的研究可以开发出新一代的结合疗法来治疗II型糖尿病。

原始出处:

Jacqueline F. Rivera1, Safia Costes1, Tatyana Gurlo1, Charles G. Glabe2 and Peter C. Butler1.Autophagy defends pancreatic β cells from human 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nduced toxicity.J Clin Invest. doi:10.1172/JCI71981.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5-04-11 x35042875

    糖尿病肾病进展风险的关系没有发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