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Cardiol:机械性瓣膜vs自扩张瓣膜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2年结局

2019-03-07 xiangting MedSci原创

Lotus组的致残性卒中、功能分级、瓣膜移位和PVL结果较好,而CoreValve组的瓣膜血流动力学、血栓形成和新起搏器植入结果较好。

据我们所知,REPRISE III是首个针对2种不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平台的大型随机比较研究:机械性扩张Lotus瓣(Boston科技)和自扩张CoreValve(美敦力)。

这项研究旨在评估Lotus vs CoreValve 2年后的结局。

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的55个中心,2014年9月22日至2015年12月24日期间共有912名高危/极高危的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按照2:1被随机分配接受Lotus瓣膜(607 [66.6%])或CoreValve(305 [33.4%])。在2016年10月17日进行第一次2年访问,最后一次访问在2018年4月12日。在2年内完成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评估,每年进行继续至第5年。

主要结局是全因死亡率和2年的全因死亡率或致残性卒中。其他临床因素包括总卒中、致残性卒中、重复手术、再入院、瓣膜血栓形成和起搏器植入。超声心动图分析包括有效瓣口面积、平均梯度和瓣周渗漏(PVLs)。

在912名参与者中,平均(SD)年龄为82.8岁(7.3),465名患者(51%)为女性,胸外科医师协会预测死亡风险平均值(SD)为6.8%(4.0%)。2年时,Lotus瓣膜的全因死亡率为21.3%,CoreValve为22.5%(风险比[HR],0.94; 95%CI,0.69-1.26; P= .67),Lotus瓣膜的全因死亡率或致残性卒中率为22.8%,CoreValve为27.0%(HR,0.81; 95%CI,0.61-1.07; P= .14)。总卒中发生率为8.4%vs 11.4%(HR,0.75; 95%CI,0.48-1.17; P= .21);与Lotus相比,CoreValve的致残性卒中更常见(Lotus 4.7%vs CoreValve 8.6%; HR,0.53; 95%CI,0.31-0.93; P= .02)。与CoreValve比较,更多的Lotus瓣膜患者接受新的永久起搏器植入(41.7%vs 26.1%; HR,1.87; 95%CI,1.41-2.49; P<.01)或有瓣膜血栓形成(3.0%vs 0.0%; P<.01)。与Lotus 瓣膜比较,CoreValve患者的重复手术(Lotus 0.6%vs CoreValve 2.9%; HR,0.19; 95%CI,0.05-0.70; P<.01)、瓣膜移位(0.0%vs 0.7%; P= .05)、或栓塞(0.0%vs 2.0%; P<.01)更常见。与Lotus 瓣膜比较,CoreValve的瓣膜面积明显较大且平均梯度较低(瓣膜面积,平均[SD]:Lotus,1.53 [0.49]cm2 vs CoreValve,1.76 [0.51]cm2 ; P<.01;瓣膜梯度,平均值[SD]:Lotus,13.0 [6.7]mmHg vs 8.1 [3.7]mmHg; P<.01)。?2年时,使用CoreValve 的中重度PVL更常见(Lotus 0.3%vs CoreValve 3.8%;P<.01)。与CoreValve相比,使用Lotus瓣膜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功能分级改善更大(改善≥1个NYHA分级:Lotus,338/402 [84.1%] vs CoreValve,143/189[75.7%]; P=.01;改善≥2个NYHA分级:122/402 [37.3%] vs 65/305[21.3%])。

2年后,Lotus和CoreValve瓣膜的全因死亡率、死亡率或致残性卒中率相似。Lotus组的致残性卒中、功能分级、瓣膜移位和PVL结果较好,而CoreValve组的瓣膜血流动力学、血栓形成和新起搏器植入结果较好。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Eur Heart J:合并二尖瓣狭窄患者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因为严重症状性AS接受TAVR的患者中,约五分之一并发MS,并与1年时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升高3倍相关。

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

时至今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经过十余的发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过多个大型、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及临床注册研究证实,并逐渐扩大适应证向中低危患者过渡。我国自2010 年开始进行该领域实践,目前已经积累了1 000 余例TAVR 经验,随着新器械的研发上市,多家中心陆续参与,中国的TAVR 即将进

Circ: Cardiovasc Inte: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心肌功能的预后相关因素

左心室心肌做功指数Tei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长短期随访期间的临床结局受损有关。

JACC: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短期并发症对死亡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接受TAVR的患者中,类似事件与1年时死亡率升高和生活质量受损相关。尽管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需努力进一步减少卒中、急性肾损伤、出血和中重度PVL。

JACC:左心室肥厚不会影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1年临床结局

在接受TAVR的当代患者队列中,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和相对壁厚的术前LVH与1年随访的不良结局无关。

Circulation:手术低危患者北欧主动脉瓣介入试验(NOTION)的5年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结局

与SAVR相比,使用自扩张生物瓣TAVR的5年主要临床结局没有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