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RS 2014: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造福结直肠癌患者

2014-06-25 姜旭晖 整理 报道 中国医学论坛报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根治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得以开展。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即在狭小的空间中可以获得灵活的操作和清晰的视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眼手同向协调和三维高清视野,使其具有接近于开腹手术的直观效果,故学习曲线短,特别适合没有腹腔镜基础的外科医生。从手术效果而言,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得到了全面的肯定,术后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得以开展。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即在狭小的空间中可以获得灵活的操作和清晰的视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眼手同向协调和三维高清视野,使其具有接近于开腹手术的直观效果,故学习曲线短,特别适合没有腹腔镜基础的外科医生。从手术效果而言,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得到了全面的肯定,术后恢复时间与腹腔镜手术相似,同时中转开腹率比腹腔镜手术更低,但由于住院花费昂贵,手术时间长等劣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许剑民教授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经验谈

许教授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结直肠癌专业治疗组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经验。自2010年9月14日开展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起,截至2014年5月31日共施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351例,左半结肠癌手术10例,直肠、乙状结肠癌手术341例,其中低位直肠癌手术达50例以上。

APR效果喜人

许教授团队从2014年1-5月期间施行的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PR)统计数据显示,其中开腹手术46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体质指数、既往史、肿瘤部位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围术期情况   两组患者在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开腹手术比较,术中出血量[(98±16) ml对(140±51) 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7±1.0)天 对(3.9±2.0)天]、术后恢复半流质饮食的时间[(3.1±1.7)天 对(5.5±2.5)天]、术后保留导尿的时间[(3.2±1.3)天对(4.8±2.7)天]均显著缩短,术后患者恢复更快。但由于手术中需要进行装配机械臂以及先腹腔镜探查有无腹腔内肿瘤播散,所以手术时间[(246±73) min对(162±42) min]明显延长。许教授相信随着操作者熟练程度的增加,装配时间会逐渐缩短。采用全达芬奇机器人APR手术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好于开腹手术,且手术彻底创伤极小,腹部仅四个小洞和一个造瘘口,完全达到了微创的理念。

图为APR术后伤口


手术并发症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组患者围术期无死亡病例,腹腔感染1例,造瘘口狭窄1例,尿路感染1例,尿潴留1例,肺部感染1例。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并发症分级均与开腹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已呈现明显优势

许教授团队从2014年1-5月期间施行的距肛缘7cm以下肿瘤的超低位直肠癌手术统计数据显示,其中开腹手术19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体质指数、既往史、肿瘤部位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围术期情况  两组患者在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组与开腹组相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5.3±2.5)天对(5.7±3.3)天]、术后恢复半流质饮食的时间[(7.5±2.9)天对(8.1±3.7)天]、术后保留导尿的时间[(3.4±1.0)天对(3.4±2.1)天]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患者术后创伤极小,总体恢复极快,术后几乎看不到手术切口。;平均手术时间[(271±84) min对(162±117) min]仍明显延长;但是得益于机械手臂操作的灵活性,术中出血量[(55±23) ml对(125±68) ml]明显减少。

图为手术当天切口照片

图为术后半年切口照片


结直肠癌肝转移为研究方向

许教授通过一例病例介绍了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的诊治情况。患者为老年男性,术前诊断为直、乙状结肠交界处腺癌合并左肝外叶一处转移灶。许教授团队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患者的原发灶和肝转移灶进行同步切除,患者术后第1天即下床走动,流质饮食,术后第7天恢复排便。术后病理提示乙状结肠隆起型腺癌,分化Ⅲ级,癌组织浸润肠壁浆膜下脂肪组织,切缘阴性;肠旁淋巴结8枚,均未见癌转移,另见癌结节2枚;肝部转移灶为腺癌,分化Ⅲ级,符合结肠癌肝转移,肝切缘未见癌组织累及 。

科技进步终将造福结直肠癌患者

最后,许教授指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安全可行,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其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其操作更易上手、在狭小空间操作性更佳,制约其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该系统高昂的费用。然而,医学技术的发展有目共睹,随着科技的进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费用将会逐渐下调。运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实施单孔手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未来微创外科的蓝图:利用机械臂的灵活性在单孔中完成相对复杂的结直肠癌手术,将更充分体现该手术系统的优势。

作者:姜旭晖 整理 报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SCO 2014:陈功教授点评结直肠癌口头报告

2014年5月30日至6月3日,第50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4)在美国召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陈功教授对摘要号:3500、3503、3504的研究进行了点评,具体内容如下: 摘要3500:德国AIO-04试验:奥沙利铂加入术前同步放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显著延长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DFS 该研究旨在探讨将奥沙利铂加入5-FU为基础的术前同步放化疗(CRT)及术后辅助化疗(CT),

Cancer:结直肠癌筛查成功预防了50万例癌症

专家估计,美国在过去三十年间广泛开展的癌症筛查项目,成功预防了500,000例结直肠癌病例。 研究作者,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放射治疗学副教授Dr. James Yu说:“这些数字代表了真实存在患者和家庭,他们都幸免于确诊癌症和治疗所带来的伤害。在癌症防治领域,结直肠癌筛查是我们取得最为突出的成就。”【原文下载】 纳入研究的筛查项目在1976年至2009年间开展,共包括三种检查方式:结肠

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结直肠癌发病新机制

中国科学家发现结直肠癌发病新机制。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张令强课题组通过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揭示泛素连接酶Smurf1是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并且导致病人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子。谢萍、张明华、何珊等研究人员通过对336例病人的结直肠癌样本分析发现,泛素类蛋白通路的修饰酶体系在结直肠癌中也呈现高表达,它们与Smurf1协同作用,促进了对抑癌蛋白的快速降解,从而解释了Smurf1为何具有

CSCRS 2014:胃肠外科的未来四大发展趋势

外科学发展进入新时代,一名合格的胃肠外科医生必需用医学、分子生物学、数字技术、人文甚至是法律知识武装自己,全面掌握开腹、腹腔镜、机器人和内镜多种手术方法,适应疾病谱和患病人群的变化,推动微创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重视多学科合作,最终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下面就听秦新裕教授告诉你未来胃肠外科发展趋势。 专业化是规范化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石 胃肠外科发展趋势之一是专业化。专业化是规范化和多学

CSCRS 2014:掌握结直肠癌临床生物学特性,实现个体化治疗

当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关注结直肠癌">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问题,沈琳教授开场便提出以下临床常见问题:结肠、直肠癌治疗一样吗?左、右半结肠癌治疗一样吗?粘液腺癌与非粘液腺癌治疗一样吗?哪些临床特征与结直肠癌分子分型有关,与药物选择有关?小编和现场听众一起带着问题来了解结直肠癌临床生物学特性差异对治疗决策的影响。 生物学行为的异质性决定必须实施个体化治疗 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CSCRS 2014:结合肿瘤生物学行为,形成三维思维模式

肿瘤传统分期仍局限于线性思维 肿瘤治疗无外乎预防、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于肿瘤细致的分期、分级、分型,最终帮助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无论是1932年提出的Dukes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分期标准,1955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手册对结直肠癌的分期,还是沿用至今2010年第7版的TNM分期标准,肿瘤传统分期仍局限于线性思维的模式,没有将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融合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