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人民医院研发“内镜精灵” 可识别检查盲区

2019-04-17 杜巍巍 中国新闻网

“操作评分90分。遗漏部位:胃体上部小弯侧,请注意!”16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当医生为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内镜精灵”自动识别出盲区,提醒医生未曾到达的检查部位,避免消化道疾病的漏查漏诊。这款内镜质量改善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内镜精灵”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研发,可显着降低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盲区率。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消化病学国际顶级期刊Gut(《英国胃肠病学会官方期刊》,影响因子

“操作评分90分。遗漏部位:体上部小弯侧,请注意!”16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当医生为患者进行镜检查时,“内镜精灵”自动识别出盲区,提醒医生未曾到达的检查部位,避免消化道疾病的漏查漏诊。

这款内镜质量改善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内镜精灵”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研发,可显着降低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盲区率。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消化病学国际顶级期刊Gut(《英国胃肠病学会官方期刊》,影响因子17.016)上。

据了解,内镜检查是早期发现消化道肿瘤的必要手段,但由于内镜医师检查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内镜医师稀缺等原因,中国和世界部分地区早期胃癌诊断率仍偏低。

从2017年开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红刚、陈明锴等人开始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降低胃镜操作过程中的盲区率。他们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合作,绘制出人体消化道的“地形图”,并依照消化内镜检查的诊疗规范,标识出必查的“坐标点”。

经过近两年研发,“内镜精灵”系统投入临床使用。研究团队使用107个真实的胃镜检查视频测试“内镜精灵”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监测胃镜检查盲区的平均准确度为90%,平均灵敏度为88%,平均特异性为95%。

在一项随机试验中,分配到“内镜精灵”辅助胃镜检查的153名患者的盲点率(5.9%),显着低于常规检查组的150名患者(22.5%);“内镜精灵”辅助胃镜组的平均检查时间(5.03分钟)明显长于对照组(4.24分钟)。同时,“内镜精灵”可以抓取并储存胃镜不同部位的典型图片,自动产生患者的图片报告。研究表明,“内镜精灵”自动产生的图片报告文件完整性(90.64%)显着高于内镜医师(79.14%)。

陈明锴介绍,“内镜精灵”能及时提醒内镜医生不要放过检查死角,尽早识别可能有问题的消化道部位。如果经提醒医生还是没有检查到某些“死角”,“内镜精灵”会阻止胃镜检查报告打印发布。

于红刚表示,希望这种设备能尽快进入大规模临床常规使用,帮助更多医生掌握正确规范的内镜检查方法,提升消化道早期肿瘤诊治水平。

作者:杜巍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9-04-19 lqvr
  2. 2019-04-17 清风拂面

    谢谢分享学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