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Gastroenterology:胰腺切除术后残余胰腺引起的胰腺癌适合再切除以减少癌症复发

2018-12-15 MedSci MedSci原创

在最初的胰腺切除术后,在残余的胰腺中会发生胰腺癌(PC)或新的原发性PC的局部复发。有关这种所谓的残余PC的数据有限,因此这项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阐明临床特征并建立残余PC的治疗策略。

背景及目的
在最初的胰腺切除术后,在残余的胰腺中会发生胰腺癌(PC)或新的原发性PC的局部复发。有关这种所谓的残余PC的数据有限,因此这项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阐明临床特征并建立残余PC的治疗策略。

方法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50例患有残余PC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7例初始肿瘤和残余PC进行RAS突变分析。

结果
37例浸润性导管癌和其他13例肿瘤进行了最初的胰腺切除术。37名患者接受了第二次胰腺切除术治疗残余PC(切除组),而13名患者未接受手术(未切除组)。切除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2.2个月,未切除组为12.3个月(HR 0.374; 95%CI 0.17-0.83)。在RAS突变分析中,14例在初始胰腺肿瘤和/或残余PC中具有至少1个KRAS,HRAS或NRAS的错义变体。初始肿瘤和残余PC之间的相同错义变异仅在一名患者的KRAS和HRAS中出现。

结论
本研究发现,对残余PC进行反复胰腺切除术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RAS突变分析表明许多残余PC是由异时多焦点起源发展而来的。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DDS: 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在胰腺星状细胞和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挥关键作用

胰腺癌细胞和胰腺星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胰腺癌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是糖酵解中的关键酶。以前的研究表明,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在胰腺癌中过表达,并且它调节着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行为。

J Clin Gastro: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会导致慢性胰腺炎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是慢性胰腺炎(CP)最常见的并发症;然而,此严重的并发症对这些患者对死亡率的影响目前我们还知之甚少,本项研究就此评估了PEI对于CP患者的死亡风险。

Clin Translational Gastroenterology: 一种可以预测胰腺癌预后的新型标志物:抑制素(PHB)

先前有文献报道,使用IgG和膜蛋白进行免疫印迹时,抑制素(PHB)是一种潜在的免疫原性膜抗原。本项研究试图在胰腺癌中阐明PHB的表达和生物学功能。

Clin Translational Gastroenterology: 由多重耐药和持续性器官衰竭引起的感染性胰腺坏死是急性胰腺炎死亡的预测因子

器官衰竭的严重程度决定了急性胰腺炎(AP)的预后结果。如果感染的胰腺坏死(IPN)也是死亡率的独立决定因素,那么急性胰腺的预后管理需要更多的关注。因此,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本项研究探明AP患者死亡率的预测因子。

DDS: 血浆线粒体DNA分析有助于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坏死的发生风险

在治疗急性胰腺炎(AP)中常常需要特异性血浆生物标志物来预测胰腺坏死(PNec)的情况。本项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血浆线粒体DNA(mtDNA)能否对AP患者出现PNec有预测作用。

DDS: 简单血管结构分类可以预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和预后

血管结构性状是评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的关键特征。血管结构(VA)可以通过超声(EUS)中的常规多普勒血流来评估,而无需造影剂。本项研究的目的是在EUS中为PNET等级和预后提供简单的VA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