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大规模研究揭示生命所必需的基因

2016-09-17 佚名 生物谷

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基因是生命所必需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描述了这些基因的大规模发现,以及它将如何影响对哺乳动物发育和人类疾病的理解。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9月1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igh-throughput discovery of novel developmental phenotypes”。

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基因是生命所必需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描述了这些基因的大规模发现,以及它将如何影响对哺乳动物发育和人类疾病的理解。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9月1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igh-throughput discovery of novel developmental phenotypes”。

这项由国际小鼠表型分析联盟(International Mouse Phenotyping Consortium, IMPC)开展。参与的研究人员来自代表着全世界30多个研究机构的8个表型分析中心。IMPC对小鼠基因组中的所有蛋白编码基因进行敲除突变,并且对这些基因敲除突变进行表型分析---评估它们的形态性和生理学特征---以便构建一种小鼠基因目录,该目录记载着每个基因发挥什么功能。IMPC旨在发现与人类存在同源关系的大约2万个基因的新功能,以及构建所有可获得的小鼠品系以便提供一种平台对人类疾病机制进行分析。

这项研究报道了IMPC描述的首批1751个基因的结果,包括发现它们当中将近三分之一的基因是生命所必需的。这包括410种是完全致死性的小鼠品系,和另外的198种鉴定出小于预期突变体数量一半的小鼠品系。

利用一种新的标准化表型分析管线和具有单个C57BL/6N遗传背景的小鼠品系,研究人员建立起这些小鼠品系的胚胎致死时间和致死特征的性质,并且发现很多新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助对这些基因的功能产生新的认识。将高分辨率三维成像与利用所获得的图片进行自动化计算分析整合在一起允许研究人员快速地收集详细数据,从而能够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发现新的特征。

研究人员也证实对小鼠体内必需基因的鉴定为研究人类疾病---包括发现许多新的病例,在这些病例中,人疾病基因与必需基因存在重叠---打开一个窗口。此外,通过与外显子整合联盟(Exome Aggregation Consortium, ExAC)合作,他们证实小鼠必需基因的人类直系同源基因---与小鼠必需基因存在共同祖先的人类基因---在人类的功能缺失突变中被显著剔除,因而这些基因是未被确诊的人类遗传疾病的强有力的候选物。

论文通信作者、美国杰克逊实验室高级研究员Steve Murray博士注意到“当观察每个基因敲除小鼠品系产生的7或8个胚胎时,我们以一种令人吃惊的频率发现特征上的变化。当我们观察不同的遗传背景时,我们期待发现多样性,但是这是首次对一种明确的遗传背景中普遍存在的可变的表现度(variable expressivity)进行大规模的详细记载。”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贝勒医学院分子生理学与生物物理学系主任Mary E. Dickinson教授说,“这篇论文真正地着重确定与对胚胎发育和出生后发育所必需的基因相关联的表型。这些基因是特别令人兴奋的,这是因为在这些对小鼠而言是必需的基因当中,有很多基因也与人类疾病相关联,而且这篇论文报道了为学术界构建这些发现的目录,包括观察到的这些缺陷的三维图片。”

论文共同作者、加拿大多伦多小鼠成像中心主任Mark Henkelman博士说,“让这项研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高通量三维成像和自动化分析来鉴定出在大体观察中很容易会丢失的新特征。这些使用三维成像获得的结果是显著的,而且肯定将会为这个领域设置新的标准。”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加拿大多伦多表型基因组学中心临床表型分析核心(Clinical Phenotyping Core The Centre for Phenogenomics)经理Ann Flenniken博士说,“这种免费提供的和访问的数据集提供大量新的基因-特征关联,从而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对在他们的临床前和发现研究中鉴定出的候选基因划分优先次序。”

论文共同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遗传学教授Maja Bucan博士注意到“在这篇论文中报道的巨大数量的新数据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对这篇论文中分析的基因与已知的人类疾病基因清单进行比较,这使得首次在小鼠体内为52个人类疾病基因鉴定出突变体表型成为可能。”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佩雷尔曼医学院基因组学与计算生物学项目研究生小组博士研究生Xiao Ji说,“IMPC的这项研究为功能性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史无前例的模式生物资源。”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英国医学委员会哈韦尔研究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主任Lydia Teboul博士说,“IMPC的这项研究将显著促进我们对脊柱裂和心血管缺陷等人类疾病的遗传基础的理解。”

研究人员在这篇论文中注意到,正如当前的估计表明仅一小部分基因被人们研究过,对表型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无限制地访问IMPC提供的数据和小鼠模型有望填充我们理解哺乳动物基因功能上的大缺口。

Dickinson说,“这篇论文所涉及的只是冰山之一角。我们想要科学界更多地了解IMPC所作的研究和可以利用这些小鼠模型和表型数据。这项研究给科学家们提供巨大的信息。”

这项研究所产生的数据和图片可供研究界访问,并且通过一种开源的网页端口(www.mousephenotype.org)实时地进行传播。所产生的这些小鼠模型对可能正在研究特定通路或疾病表型的其他科学家们而言也是可利用的。

原始出处

Mary E. Dickinson, Ann M. Flenniken, Xiao Ji, Lydia Teboul, Michael D. Wong, Jacqueline K. White.High-throughput discovery of novel developmental phenotypes.Nature.2016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4)
#插入话题
  1. 2016-09-27 童小孩

    学习了,很受益,谢谢分享,继续关注中!

    0

  2. 2016-09-18 1dd8a7c5m95(暂无匿称)

    学习了,赞一个!!!

    0

  3. 2016-09-18 忠诚向上

    好好学习一下

    0

相关资讯

Lancet Oncol:Barrett食管发展为食管腺癌,与哪些基因有关?

高收入国家的食管腺癌发病率节节攀升,虽然Barrett食管是其癌前病变,但是从Barrett食管发展为食管腺癌仍是极少数,不过对于这种恶化发展的预测仍缺乏有效指标。因此有研究者进行了全基因组荟萃分析,识别Barrett食管发展为食管腺癌的遗传变异风险。 研究纳入了来自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的四项基于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阵列测序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共6167例Barrett食管患者、4

究竟要不要化疗?基因检测正在悄然改变癌症诊疗流程

本文为奇点原创文章(公众号:geekheal_com) 一听到「hualiao」(不管是「化疗」,还是「话疗」),普通民众脑海中都会浮现对化疗刻板、陈旧的认识,比如头发掉光、呕吐、乏力,甚至死亡等等副作用。当然,化疗的这些负面效果不仅仅是体现在患者的临床表现上,临床医生也越来越关注化疗对患者的伤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身化疗存在较大风险,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现在是时候想办法

给你答案!辐射究竟如何“破坏”DNA,导致癌症?

导语:辐射致癌这样的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么,辐射究竟是如何导致癌症发生的呢?近日,发表在Nature子刊上的一项研究给出了最新的见解。辐射致癌这样的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么,辐射究竟是如何导致癌症发生的呢?9月12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首次在人类癌症中确定了两个由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特征模型。这些指纹图谱有望帮助医生鉴定出哪些肿瘤是由辐射

抗肺癌新药艾维替尼临床前研究成果发表

论文首次披露了艾维替尼化学结构,以及针对肺癌耐药性基因突变T790M的分子结构设计、筛选、优化过程及原理。

Cell Reports:管不住嘴总想吃东西?关闭这个基因就可以

最近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和NIH等研究单位的科学家们在小鼠的脑部发现了影响肥胖发生的新机制。这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的研究表明未来有望通过靶向这条新机制达到治疗肥胖的目的。“众所周知脑参与肥胖发生,但是高脂饮食如何改变脑进而触发身体内脂肪的堆积仍然不清楚。”文章作者Makoto Fukuda这样说道。Fukuda等人研究了小鼠的Rap1基因,该基因在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在脑中

PLOS MED:超过14万的女性数据表明,基因预测BMI值越高,乳腺癌风险越低

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对于绝经前妇女,较高的BMI与较低的乳腺癌风险有关;但是对于绝经后妇女,较高的BMI却与较高的乳腺癌风险有关。这些联系是否是通过共享遗传或环境因素所介导的呢?我们使用了两项大型乳腺癌数据们进行孟德尔随机分析,评估BMI和乳腺癌风险间的关系。我们利用84个BMI相关遗传变异,建立了加权BMI遗传评分,用于预测BMI。使用BCAC中的个体水平数据,评估了基因预测BMI与乳腺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