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公布年度十佳论文 国内学者入选三篇

2019-12-18 佚名 健康界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公布了由编辑与读者投票选出的“2019年10篇优秀论文”。这些发表在高影响力期刊上的研究,都在《自然》今年的“新闻与观点”栏目中得到过专家的评述。其中,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论文占据了半数席位。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公布了由编辑与读者投票选出的“2019年10篇优秀论文”。这些发表在高影响力期刊上的研究,都在《自然》今年的“新闻与观点”栏目中得到过专家的评述。其中,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论文占据了半数席位。

中国学者入选三篇

在本次入选的论文中,中国学者参与的三篇论文入选,其中复旦大学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各入选一篇,广西妇幼保健院参与一篇。

利用“小分子胶水”特异清除亨廷顿病的致病蛋白

亨廷顿病由异常的亨廷顿蛋白(mHTT)引起。

复旦大学鲁伯埙教授、丁澦教授和费义艳研究员领衔的一支多学科团队,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清除变异蛋白的策略,利用细胞内的天然清除机制——自噬作用,由“自噬小体”有选择地降解mHTT蛋白。研究团队通过小分子筛选,确定了多个候选化合物,并在反筛选中使用野生型 HTT 来排除与正常蛋白质结合的化合物。三个物种的亨廷顿病模型显示,这项研究得到的四种化合物可以产生功能改善,为临床治疗带来曙光。此外,这种治疗策略也有望用于其他一些疾病中难以靶向的致病蛋白质。

亨廷顿舞蹈病患者通常中年发病,表现为舞蹈样动作,随着病情进展逐渐丧失说话、行动、思考和吞咽的能力,直至走向死亡。复旦大学的科学家们关注到一种可以利用的机制:细胞通过自噬过程来降解突变后的亨廷顿蛋白(mHTT)引起的,这是一种清理机制,它依靠一种叫做自噬小体的囊泡,来吞噬蛋白质。

于是团队假一种化合物可以令突变的亨廷顿蛋白被吞噬,增强清理效果。科学家们做了小分子筛选来找出这样的化合物,最终发现4种化合物能改善亨廷顿舞蹈病患者的病情。而其他涉及多聚谷氨酰胺扩展的疾病,也可能用这种方法打开突破口。

如果反应操作简单、高产,又可以应用于许多化合物,但选择性极高,就是说发生反应的基团只能在彼此之间反应——这样的反应就叫做点击化学。而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团队发现一种安全、高效合成罕见的硫(VI)氟类无机化合物FSO2N3(氟磺酰基叠氮)的方法。于是,团队造出了一个拥有1224个叠氮化物的库,库里面的化学反应,速度、广泛程度以及效率都达到了点击化学的标准。

来自父亲的线粒体

《自然》在今年1月推荐了发表于PNAS的一篇论文,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中国广西妇幼保健院、美国梅奥诊所等多家机构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颠覆性地发现,在某些偶然的情况下,父亲也可以将其线粒体DNA传给后代。

动物、植物、真菌等真核生物的DNA储存在细胞内的两个区域:绝大部分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粒体。通常认为,线粒体DNA只来自母体卵细胞。这项研究中,黄涛生教授、罗仕玉博士与同事们在检查一名疑似患有线粒体疾病的男孩时,通过高分辨率DNA测序发现,男孩及其姐妹、母亲的线粒体DNA都具有极大的异质性。研究团队最终在三个家庭的共17人身上确认,他们的线粒体DNA来自双亲。这一发现改写了当前的线粒体遗传法则,或将改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

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其他论文

精确编辑基因组的CRISPR工具

基因编辑工具的开发不断取得巨大进展。 然而,复杂的细胞过程限制了基因编辑的效率和精确度。美国Broad研究所的刘如谦(David Liu)教授带领其团队开发了一种“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技术,可以通过“搜索并替换”更精确地改变基因组。在这个过程中,特殊的向导RNA通过“搜索”部分将一个Cas9蛋白引导到目标DNA区域,切开DNA双链中的一条。 随后,逆转录酶根据“替换”模板合成互补的DNA序列,安装到基因组,取代原始的DNA 序列。这种技术有望修复大约89%的已知人类致病变异,并降低基因编辑的脱靶风险。

传统CRISPR/Cas9基因编辑、单碱基基因编辑和先导编辑技术

亚洲发现此前未知的人类亲戚

这项入选研究来自《自然》读者的投票结果。今年4月,《自然》报告了一项有关人类起源的非凡发现,无疑将引发大量的科学争论。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在菲律宾的吕宋岛上发现了一个新的古人类亲戚,命名为吕宋人(Homo luzonensis)。这些吕宋人生活在5万多年前,化石显示的身体特征表明,他们是一个此前未知的人族物种。吕宗人的发现暗示直立人可能不是全球唯一的早期人类。有关亚洲古人类进化的新知识,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早期古人类从非洲向欧亚大陆扩散的观点。

其他入选的论文

鱼类体内盛产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科学家们为43个国家和地区,“画”出了367种渔获物当中的养分和这类疾病流行情况之间的关系图;

海王星又有一颗卫星被发现——第七颗内卫星正式出现,被命名为Hippocamp;

接近室温的超导导体——当压强达到100万个地球大气压强的时候,富含氢的氢化镧们能在250K左右时变成超导体,离室温的295K已并不遥远;

格陵兰冰盖下甲烷释放——冰川和冰盖下的沉积物蕴藏着碳化合物,在某些条件下可转化为甲烷这种温室气体;

可奔跑的机器狗——机器人的步态运动和手动灵活性通常较差,但用数据驱动的方法设计机器人软件,可以提高其运动技能,使一只四足机器狗精确、节能地运动起来。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6)
#插入话题
  1. 2019-12-23 飛歌

    学着了很有用不错

    0

  2. 2019-12-21 宋建平

    学习

    0

  3. 2019-12-21 280218318

    优秀的中国学者

    0

  4. 2019-12-20 宋建平

    学习了

    0

  5. 2019-12-20 138aff99m03暂无昵称

    好,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创新患教形式 用漫画解抗乳癌难题

中国是乳腺癌发病大国,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约60-70%的患者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需接受内分泌治疗。如何向患者通俗易懂地解释乳腺癌内分泌患者在治疗和康复期间可能碰到的种种问题及其攻略?上海的医务工作者们别具心裁地用创意漫画的形式,让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在繁杂的信息环境,获得权威、有效、趣味的康复方法。8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了首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手册》。粉嫩的颜色、Q萌的漫画人物,一下子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就女博士涉情感纠葛传闻发声明:医学院高度重视,已会同中山医院启动调查

今日(7月27日)凌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就近日网传的该院女博士生与附属中山医院青年研究员情感纠葛传闻发表声明。

Nat Commun:复旦大学实现高效脑靶向药物递送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占昌友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新颖的脑靶向脂质体药物,血液循环过程中可精准“钓”取内源性载脂蛋白并维持其生物活性,实现高效的脑靶向药物递送。8月8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复旦大学研究提示治疗过敏或有新途径

复旦大学医学院陈力教授课题组利用独创的细菌糖苷酶功能基因组分析平台,首次发现在同一个细菌中的两种酶,它们可分别清除导致人体“过敏”的两种主要致敏原。该研究成果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近日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通讯》。据悉,相关酶制剂的制备及应用方法已申请国家专利保护。

.Molecular Psychiatry :复旦大学发现吗啡奖赏作用神经机制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马兰教授团队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吗啡能协同激活大脑皮层中两类不同的中间神经元,造成抑制性神经环路的持续失活,从而揭示了吗啡等成瘾性药物产生强烈奖赏和依赖作用的神经机制。8月14日,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

国际医学专家相聚上海,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揭牌成立

得了肺癌、食管癌怎么办?直接开刀切除,还是先进行辅助治疗,抑或将两者结合治疗?胸部肿瘤诊疗当有规范化策略。12月7日,2019胸部肿瘤规范化治疗上海国际论坛举行,众多国际知名专家相聚上海,聚焦肺癌、食管癌诊疗领域的热点问题充分研讨和交流,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也在论坛上揭牌成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所长陈海泉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