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tem Cell:肠道也可以造血!追踪21名肠移植患者5年后,哥大科学家发现人类肠道生产的血细胞占到全身的10%

2018-12-04 奇点糕 奇点网

近期《细胞干细胞》上刊登了一项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研究者发现,肠道中也有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HSPCs),而且与骨髓中的类似,都具有多分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研究者追踪了21个做了肠移植的患者5年,发现这些细胞竟然还有助于促进移植组织的免疫耐受!

近期《细胞干细胞》上刊登了一项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研究者发现,肠道中也有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HSPCs),而且与骨髓中的类似,都具有多分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研究者追踪了21个做了肠移植的患者5年,发现这些细胞竟然还有助于促进移植组织的免疫耐受!

目前我们还不清楚肠道到底能够提供多少血细胞,但根据研究者的估计,比例应当不低于全循环系统的10%!


通讯作者Megan Sykes

对于肠衰竭晚期的患者来说,肠移植就是唯一的手段了。肠移植失败率很高,5年失败率约为50%。约有5-9%的患者会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这是由移植组织中含有的大量淋巴细胞对受者产生免疫反应造成的。

讲道理,如果GVHD是由供者淋巴细胞造成的,那么按理说供者淋巴细胞越少越不容易发生对不对?可是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研究者们在2015年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早期发生严重排斥反应的患者反而供者血细胞水平更低,而且多器官联合移植也并不比肠单独移植排斥风险更高。

奇怪,反而像是供者淋巴细胞越多越安全呢!



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又招募了一批患者,对总计21名接受了肠移植的患者进行了5年的跟踪研究。令人惊讶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移植后4年,患者的外周血中都一直存在着自身和供者两种类型的血细胞。

研究者检查了这些来自供者的血细胞,发现来自供者的T细胞很明显曾经去过受者的胸腺。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学校”,咋的,这些外来户还去进修过?

经过进一步分析,原来这些长期存在的T细胞竟然真的不会导致GVHD,而且还另有功能,经过受者胸腺的训练,和受者的组织以及免疫器官达成和平共处条约,甚至还能帮助移植组织耐受。

咱们还以为移植之后免疫细胞之间要有一场攻城略地的战争,岂知人家早就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了问题!


以脾中免疫细胞为对照检查了供者T细胞的特征

其实2006年就有科学家发现小肠中存在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祖细胞了,当时的研究只解决了和肠道中淋巴细胞分化有关的一些困惑。

研究者也对肠道中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HSPCs)进行了检测,HSPCs广泛分布于肠黏膜、派尔集合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中,而且这些HSPCs于骨髓来源的HSPCs表型很相似。

研究者先是把两种来源的HSPCs拿到体外培养,结果显示二者形成的细胞群很相似。在人源化小鼠中进行的移植实验结果也证实,肠道中的HSPCs能够分化为NKT、CD4+T、B细胞、单核细胞等淋巴细胞,具有和骨髓HSPCs一样的多方向分化潜能,同时也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当然,最后这些来自供者的HSPCs还是会逐渐被循环系统中受者的HSPCs替代掉的。


“外交”始末

从结果来看,有更多供者血细胞的患者更不容易产生排斥反应,这意味着器官移植可能会迎来一些新的观点。通讯作者Megan Sykes指出,有大量供者细胞的患者可能不需要现在这么多的免疫抑制剂,减少免疫抑制剂本身也是对预后有好处的。

另外,器官移植之余提供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或许也可以增加供者和受者之间的免疫交互,增加移植器官的耐受性。研究者下一步准备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希望可以通过增加供者血细胞水平提高免疫耐受、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

原始出处:Jianing Fu, Julien Zuber, Mercedes Martinez, et al. Human Intestinal Allografts Contain Functional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that Are Maintained by a Circulating Pool. Cell Stem Cell. November 29, 2018

作者:奇点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ence:颠覆肠道与大脑之间魔性关系的传统认知:“第六感”其实更快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从食欲紊乱,肥胖到关节炎和抑郁等各种各样的疾病,令人惊讶的可能都与肠道有关。但是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不清楚这个所谓的“第二大脑”中的信息是如何从我们的胃扩散到我们的大脑的。几十年来,科学家们都认为血液中的激素是肠道和大脑之间的间接通道。

CELL:肠道诱导奖赏的神经回路

已有的研究显示,肠道可能是动机和情绪状态的主要调节器。然而,至今为止,相关的肠-脑神经元电路仍然未知。

NATURE:早期1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如何?

1型糖尿病(T1D)是一种针对胰岛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与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及病人暴露和肠道菌群相关。经确定病毒感染和更广泛的肠道菌群失调为潜在的原因或促成因素。然而,目前研究还没有发现能够预测胰岛自身免疫或T1D的微生物组成或功能触发器。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收集了783名婴儿(非西班牙)的近11000个粪便样本,对发展为T1D儿童的早期肠道菌群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对照组儿

Science:肠道微生物组竟能代代相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定植在小鼠肠道中的细菌主要来自它们的母鼠,而且它们的肠道微生物组(microbiome)组成在多代中几乎保持不变。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10月26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ransmission modes of the mammalian gut microbiota”。

Front Microbiol:耐力运动如何影响肠道细菌

近年来,有关体育运动改变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研究。去年年底发表的两项研究表明,在不改变任何饮食条件的情况下,运动本身就足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组。小鼠和人体实验都发现,运动会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的产生,从而减少炎症并维持肠道健康。

Nature:到4岁时,婴儿肠道微生物组形成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在一项迄今为止报道的针对婴儿的最大临床微生物组研究中,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究了到4岁时婴儿肠道中的微生物定植顺序,结果发现婴儿肠道微生物组形成的3个不同阶段与生命早期暴露相关。这一结果是通过对参与TEDDY糖尿病研究的一群参与者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广泛分析而获取的。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0月2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emporal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