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 2011: 结直肠癌临床研究新进展

2011-06-20 刘天舒 中国医学论坛报

  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 卡培他滨疗效不劣于5-FU   ■ 研究链接 1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直肠癌术前放化疗中的影响:NSABP R-04研究。   在可切除的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放化疗中,何种化疗方案为最佳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NSABP R-04研究比较了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OX)与卡培他滨(CAPE)±OX 4种方案在Ⅱ/Ⅲ期直肠癌术前与放疗同

  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 卡培他滨疗效不劣于5-FU

  ■ 研究链接 1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直肠癌术前放化疗中的影响:NSABP R-04研究。

  在可切除的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放化疗中,何种化疗方案为最佳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NSABP R-04研究比较了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OX)与卡培他滨(CAPE)±OX 4种方案在Ⅱ/Ⅲ期直肠癌术前与放疗同步化疗的效果。

  从现有结果来看,5-FU和卡培他滨组在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保肛率(SSS)和手术降期率(SD)等指标上未见差异。增加奥沙利铂并没有改善上述指标,且出现了更多的不良反应。有关局部控制率和无病生存(DFS)结果将在2013年公布。

  有关奥沙利铂在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价值,目前已发表的研究大多持否定态度。是否奥沙利铂本身不具有放疗增敏作用?还是没有找到奥沙利铂的合适剂量?或是奥沙利铂仅适用于某些人群,例如分期更晚的人群?这些都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此外,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分期诊断,现推荐使用磁共振成像(MRI)。但是在很多研究,包括该研究中,并未使用MRI作为术前分期诊断指标,这对判断降期会带来影响。

  ■ 研究链接 2

  比较卡培他滨和5-FU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的疗效:一项随机、Ⅲ期临床研究的长期结果。

  基于在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研究中,卡培他滨疗效不劣于5-FU;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研究中,CAPOX(CAPE+OX)不劣于FLOX(5-FU+OX)方案;以及前期研究中证实,卡培他滨有放疗增敏的作用等既往研究结果,德国研究者设计了这项2×2围手术期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入组392例18岁以上、Ⅱ/Ⅲ期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CAPE)或B组(5-FU),又根据放化疗的时间每组分为两层(SⅠ组:术后辅助放化疗;SⅡ组:术前新辅助放化疗)。

  结果显示,CAPE组较5-FU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低,而腹泻、乏力和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在SⅡ组,术后病理显示CAPE组较5-FU组有较多的降期表现,但无显著意义(pCR:13.5% 对5.4%;ypN阴性:71.2% 对 56.8%;pypT0-2:53.9% 对39.2%)。

  随访52个月后,两组的局部复发(LR)率相近(6.1% 对7.2%),CAPE组远处转移率显著低于5-FU组(18.8% 对27.7%)。作为首要终点指标的总生存(OS),CAPE组显示出不劣于5-FU组的边际优势(5年OS:75.7% 对66.6%)。CAPE组3年DFS 显示出明显优势(75.2% 对66.6%)。令人感兴趣的是,研究者发现CAPE组出现手足综合征的患者较其他患者(CAPE组未出现手足综合征的患者以及5-FU组的所有患者)在DFS和OS上都有明显的提高(DFS 83.2%;OS 91.4%)。

  该Ⅲ期研究证实,在局部晚期直肠癌的围手术期治疗中,卡培他滨不劣于5-FU,并为卡培他滨替代5-FU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的治疗地位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nextpage}

  Ⅱ期结肠癌辅助化疗:奥沙利铂未带来显著获益

  ■ 研究链接

  Ⅱ期结肠癌中奥沙利铂辅助治疗的价值——基于4项NSABP研究的荟萃分析。

  Ⅱ期结肠癌中奥沙利铂的辅助治疗是否获益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尽管有研究提出高危Ⅱ期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可以获益,但是对于高危的定义并不一致。该研究将“高危”因素定义为:术前有穿孔,原发肿瘤T4期,检测淋巴结<12个。

  由于没有针对Ⅱ期结肠癌辅助化疗的独立研究,本研究将NSABP中4项有关结肠癌辅助化疗的研究(C-05、06、07、08)进行荟萃分析。在抽取的Ⅱ期结肠癌样本的数据中,仅用5-FU和5-FU联合奥沙利铂的患者OS、DFS以及至复发时间(TTR) 无差异。在高危Ⅱ期人群中,奥沙利铂并未带来显著获益。考虑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生活质量的困扰,其辅助化疗期望的生存获益并不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该研究从临床需要出发,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临床问题进行阐述,符合循证医学的范畴,有临床应用的价值。由于是对原始研究的二次分析,因此原始研究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荟萃分析的科学性。4项研究中只有C-07是随机接受含或不含奥沙利铂的方案,余三项研究只是抽取其中符合本研究要求的人群,并非随机化结果,因此基线结果会产生一定偏倚。其次,对于“高危”的定义,现在的观点除了临床因素,还要考虑DNA错配修复蛋白基因(MMR)表达状态。因此,对于奥沙利铂在Ⅱ期结肠癌辅助治疗中的价值,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观点。

  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帕尼单抗改善KRAS野生型患者预后

  ■ 研究链接

  PRIME研究最终结果:帕尼单抗联合FOLFOX4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的Ⅲ期随机研究。

  帕尼单抗是全人源化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比较FOLFOX4 [5-FU+OX+亚叶酸钙] ±帕尼单抗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的Ⅲ期随机研究(PRIME),在本次ASCO大会上公布了最终结果。

  报告根据入组人群的KRAS状态对研究主要终点(PFS)和次要终点 [OS、客观有效率(ORR)及安全性] 进行分析(详见下表)。1183例患者随机进入帕尼单抗联合FOLFOX4组(帕尼组,593例)或FOLFOX4组(化疗组,590例)。93%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了KRAS检测。

  在KRAS野生型患者中,帕尼组PFS较化疗组有显著改善,但在KRAS突变型患者中观察到相反的结果。

  同样,在KRAS野生型患者中,帕尼组OS较化疗组有改善,但无显著意义。分析原因,研究者认为疾病进展后,化疗组有更多的患者使用了EGFR单抗,导致两组最终OS没有明显差异。在KRAS突变型患者中,帕尼组OS与化疗组没有显著差别,似乎帕尼组有更差的OS。

  在ORR方面,帕尼单抗在KRAS野生型患者中显示出更好的疗效,但在突变型患者中两组ORR均较低且相近。

inserted image

  研究者进一步对仅有肝转移的KRAS野生型患者进行了分析,帕尼组肝转移灶的R0切除率为28%,化疗组为18%。

  同时,使用帕尼单抗的患者,其皮疹严重程度与疾病预后相关,皮疹2~4级较0~1级的患者有显著的PFS和OS的延长(PFS:11.3个月对6.1个月;OS:27.7个月对11.5个月)。

  该研究结果再一次提示,在使用EGFR单抗时,KRAS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预测因素。同时,研究结果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在EGFR单抗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的研究中(限于KRAS野生型),以往两项有关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的Ⅲ期临床试验(NORDICⅦ和COIN)都未观察到有显著意义的PFS和OS改善,因此大家对选择与EGFR单抗联合的化疗药物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本研究中,PFS有显著延长,OS亦有延长趋势,是否说明我们不能武断地定论奥沙利铂不是与EGFR单抗联合的理想化疗药物选择?或者是否如同在大会讨论环节中谈到的,不同的EGFR单抗可能作用机制不同,因此不能等同而言?这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加以确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刘天舒 发自美国芝加哥)

作者:刘天舒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2010年版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2010年版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正式发布,日前,《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师资培训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外科、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医学专家参与了培训与学习。由此,国内各医院结直肠癌诊治水平将在政府层面的诊疗规范指导下逐步走向规范、合理、科学,更多的结直肠癌患者将从中获益。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是由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中

仅接受一次软式乙状结肠镜筛查预防结直肠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出处:Lancet. 2010 May 8; 375(9726):1624-33 作者:Atkin WS, Edwards R, Kralj-Hans I, Wooldrage K, Hart AR, Northover JM, Parkin DM, Wardle J, Duffy SW, Cuzick JPMID:20430429译者: F1000因子:12 评级:必读  &nb

阿司匹林对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率的远期影响:对5项随机试验的20年随访

背景:       高剂量阿司匹林(每日用量≥500 mg)可降低结直肠癌的远期发病率,但其副作用可能会限制该药的长期预防性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每日75-300 mg)的长期作用尚属未知。我们按照应用剂量、治疗时间、以及肿瘤位点,评估了阿司匹林对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率的作用。 方法:       我们随访了4项对

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1例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可以显著延长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那么,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中,外科手术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开展术前评价及新辅助治疗?   近年来,我科依据诊疗规范及多学科查房意见,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根据1则典型病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病

结直肠癌肝转移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3岁。主诉:降结肠癌肝转移原发灶切除术后1月余。病史:患者于2005年5月无诱因出现腹痛,为绞痛,排便后可缓解;便秘及腹泻交替,同时伴有体重减轻;无发热、呕吐,无心悸、胸痛等。2005年8月,患者在当地医院接受结肠镜及CT检查,被诊断为“降结肠腺癌,同时性肝转移”,遂接受开腹探查。术中所见:病变位于降结肠处,肝下缘区广泛粘连,肝S2、 S3、S5~8段表面均见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