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Metabolism:北大陈晓伟团队揭示高效特异调控血脂稳态的受体介导的脂蛋白分泌通路

2020-11-14 Bio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血脂稳态失衡则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和甘油三酯的累积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变的关键诱因。

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血脂稳态失衡则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由于其疏水的生化特性,脂质需要组装成为脂蛋白 (lipoproteins) 进入血液、实现在不同器官间的运输。众所周知,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和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 TG) 的累积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变的关键诱因。

有趣的是,作为影响至多人的重大疾病,血脂代谢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恰恰是从影响极少人的罕见疾病开启的。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两位杰出的研究者Mike Brown和Joe Goldstein通过研究家族性高脂血症这一罕见疾病,发现了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 receptor);该受体介导脂蛋白进入细胞、从而实现对血脂的清除。LDL受体的发现,对基础研究和医学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既开创了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这一领域,也成为了广泛使用的他汀类心血管药物(Statins)的最终靶点。

相比于脂蛋白进入细胞的内吞过程,其离开细胞的分泌过程则不甚明晰;而传统细胞生物学的理论甚至认为,受体介导的货物分泌难以支持生理情况下的高丰度运输。

2020年11月12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olecular Medicine,Peking University)陈晓伟研究组在 Cell Metabolism 在线发表了题为:Receptor-Mediated ER Export of Lipoproteins Controls Lipid Homeostasis in Mice and Human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道了一条受体介导的脂蛋白分泌通路,在人群和动物模型中高效且特异地调控血脂稳态。

前期的遗传学研究发现:一个参与分泌调控的小G蛋白SAR1B,其突变可导致乳糜微粒滞留病 (CMRD) 这一罕见代谢疾病的发生,患者体内呈现乳糜微粒这类脂蛋白的运输阻碍。基于此线索,作者首先建立了SAR1B肝脏特异敲除的小鼠模型,并发现其脂质的分泌过程受到严重而有选择性的抑制。作者进而利用前期建立的邻位蛋白组学体系,发现一个名为SURF4的“货物受体”可与SAR1B协同作用。与生化实验互为印证,作者通过分析全球脂质遗传学联盟 (GLGC) 的全基因组关联数据,发现人类SURF4基因中一个非编码SNP (rs3758348) 与血浆LDL-胆固醇之间存在高度显着的关联,且可定量控制SURF4的表达,从而提示了该”货物受体“在血脂运输和稳态调控中的重要功能(图1)。

图1

作者随后借助在体基因编辑技术,特异性的在成年小鼠肝脏中失活SURF4,发现数周内动物的血脂即降低至近零、且脂蛋白在血液中完全消失;而小鼠则保持健康。在病理性高血脂条件下,缺失肝脏中的SURF4同样使血脂清零,故而能完全的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类病变。更有甚者,肝脏中SURF4的半缺失即可带来高血脂的近半清除和约80%的血管病变斑块减少。通过进一步的机制解析,作者发现SURF4可特异的结合且富集内质网中合成的脂蛋白、其在内质网/高尔基体间的穿梭为脂蛋白维持了充足的运力、并与SAR1B协同发挥了剂量 (dosage) 效应,从而作为“货物受体”与“分子开关”SAR1B一起,提示了血脂分泌存在的一条兼具特异性和可塑性的运输通路(图2)。

图2

这项研究从遗传学层面为发现致病基因提供了新思路:汇聚GWAS中发现的微弱变异与孟德尔病的单基因突变至共同的生物学过程,则有可能发现具有强大功能的未知基因。该文章初步分离的新颖通路也提示了脂质运输这一重要过程中未来研究的诸多新可能;而SURF4因其对脂质蛋白的特异识别,或可成为转化医学的一个潜在新靶点。

据悉,北大-清华生命中心(CLS)的王潇博士、CLS已毕业学生王惠敏、北大分子所博士生许柏林为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陈晓伟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工作有赖北大生科院电镜及质谱平台的技术支撑及北大-清华生命科学中心的支持。

陈晓伟,博士生导师,分子代谢调控研究室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1998-200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经济学 双学士,2002-2008年留学密西根大学,获生理学博士,2008-2013年就职于霍华德休斯研究所 (HHMI) 及密西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就职于密西根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 (Life Sciences Institute) 为研究员。于2014年9月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分子代谢调控研究室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

原始出处:

XiaoWang,HuiminWang,BolinXu,et al.Receptor-Mediated ER Export of Lipoproteins Controls Lipid Homeostasis in Mice and Humans.Cell Metabolism.Available online 12 November 2020

作者:Bio生物世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 Adv: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是饮食与身体“不匹配”的结果?

该研究表明,从传统田园生活转向现代西方饮食的个体,健康状况普遍不佳;而且,终身居住在城市的居民将经历最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从全新临床研究看当前调脂治疗

在最新的血脂管理指南中,强化降脂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极高危患者血脂管理的关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降脂治疗的靶目标,LDL-C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Hypertension:社区老年人长期血压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风险

该研究结果支持将OBPV作为健康成年人(无论是否患有高血压)CVD事件的危险因素。

Circulation:夜间血压表型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不容小觑

动态家庭血压(BP)监测参数比办公室BP监测参数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但是目前尚缺乏可靠的数据,也缺乏关于心力衰竭(HF)风险的信息。JAMP研究采用相同的BP监测设备、和方案在所有研究中心中评估夜

Clin Exp Hypertens:阻断IL-12和/或IL-23可改善主动脉血管炎

银屑病是一种T帮17型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风险增加有关。乌斯替尼单抗是一种p40抗体,可阻断细胞因子IL-12和IL-23,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银屑病治疗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cientific session:对包括中国人在内的超50万人研究分析,吃辣椒不仅长寿,还能...

研究结果表明,摄入红辣椒会产生抗炎、抗氧化、抗癌和血糖调节的效应,这或许得益于辣椒素(capsaicin)的帮助。当人们吃辣椒时,辣椒素会赋予机体从温和到强烈的辣味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