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Intervention:肥胖悖论——BMI的适度增加与PCI后患者生存率的改善相关
2020-08-21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本研究旨在评估接受经皮血管重建术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体重指数(BMI)与结局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评估接受经皮血管重建术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体重指数(BMI)与结局之间的关系。
共纳入在13项随机试验,22,922名患者被分层(单位为kg/m2)为体重不足(BMI<18.5)、正常体重(18.5≤BMI<25,作为参考)、超重(25≤BMI<30)和肥胖(I级[30≤BMI<35]、II级[35≤BMI<40]或III级[BMI≥40])。主要终点是五年全因死亡。次要终点是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死亡、靶向(TLR)和非靶向病变血管重建(NTLR)、心肌梗死(MI)和明确/可能的支架血栓。
结果显示,尽管校正了多个混杂因素,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和I级肥胖与全因死亡率较低有关(分别为HR 0.83,95% CI:0.71-0.96和HR 0.83,95% CI:0.69-0.96);然而,非心源性死亡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超重的HR 0.77,95% CI:0.63-0.94)。相反,严重肥胖者的心源性死亡率更高(III级肥胖的HR 1.62,95% CI:1.05-2.51)。肥胖与较高的NTLR发生率相关(II级肥胖的HR 1.28,95% CI:1.04-1.58),但与TLR、MI和支架血栓形成无关。
综上所述,该结果表明,BMI的适度增加与PCI后生存率的改善相关,主要是由于非心源性死亡率较低,但不是心源性死亡率。
原始出处:
Rafal Wolny, Akiko Maehara, et al., The obesity paradox revisited: body mass index and -long-term outcomes after PCI from a large pooled patient-level database. EuroIntervention. 2020 Jan 17;15(13):1199-1208. doi: 10.4244/EIJ-D-19-0046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患者生存#
71
#生存率#
93
该结果表明,BMI的适度增加与PCI后生存率的改善相关,主要是由于非心源性死亡率较低,但不是心源性死亡率。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