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皮肤胶原血管病-案例报道

2015-09-22 陈说 译 MedSci原创

女性,38岁,既往有广泛性、无疼痛的皮疹病史2年余。体格检查可见,其身上存在多发性的毛细血管扩张现象,尤其是在四肢部位,病变的部位压之可褪色(如图A和B所示)。指甲和黏膜组织未见此现象。对其进行自身免疫筛查,颈、胸腹CT,静脉多普勒超声和腿部的血管造影等等,结果均为正常的。从腹壁上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发现真皮上层的微血管扩张,血管玻璃样变(凸显期酸–希夫和IV型胶原染色,图C所示),另外肥大细胞

女性,38岁,既往有广泛性、无疼痛的皮疹病史2年余。


体格检查可见,其身上存在多发性的毛细血管扩张现象,尤其是在四肢部位,病变的部位压之可褪色(如图A和B所示)。指甲和黏膜组织未见此现象。



对其进行自身免疫筛查,颈、胸腹CT,静脉多普勒超声和腿部的血管造影等等,结果均为正常的。

从腹壁上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发现真皮上层的微血管扩张,血管玻璃样变(强调与高碘酸–希夫和IV型胶原染色有关,图C所示),另外肥大细胞计数检测是在正常范围内的,未见皮肤胶原蛋白沉积迹象。

通过以上所述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最后诊断其是皮肤胶原血管病。

对于本案例中患者的疾病---微血管病变,最有可能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了皮肤上胶原蛋白的产生发生了改变。

临床上,皮肤胶原血管病与一般的微血管扩张疾病非常难以区分,但是,在组织学分析上,可见皮肤胶原血管病的患者毛细血管管壁有特征性增厚的现象。

由于该患者没有出现其他明显的症状,因此医生并没有建议其接受任何治疗,在随后的5个月内对其进行随访,该患者的病情稳定。第六个月后与其失去随访。

原始出处:

Dong-Lai Ma, and Sergio Vano-Galvan, Cutaneous Collagenous Vasculopathy.
N Engl J Med.September 17, 2015

作者:陈说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21-01-22 ms5000001353659361

    我也是在皮肤出现黑斑,切片黑色素沉淀,脚脖子也变黑,莫名高烧,疲惫,一个月烧一次

    0

相关资讯

UnderSkin:未来就在你的皮肤之下

可穿戴设备我们见过很多了,但它们都是穿在身上的。而那些在科幻电影中植入皮下的电子芯片、传感器的设定,一直令人啧啧称奇。当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科技切实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就离酷炫的未来不远了。 NEW DEAL DESIGN 就带来了一个尚处概念型的可穿戴设备—— UnderSkin 。 UnderSkin 是一个布满了细小传感器,呈平面六

NEJM: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一周一次疗法

达巴万星和奥利万星均在临床试验中被证实有效。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SSIs)非常常见且可以影响所有年龄段患者。许多此类感染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目前治疗方法比较局限。现在,一项由药企资助的临床试验发表了成人急性细菌性SSIs患者中,糖肽类达巴万星和奥利万星与“标准疗法”比较的结果。达巴万星刚刚获得FDA批准(NEJM JW Infect Dis&

Science头条:你的皮肤里早已有癌症突变

根据最近发表在Science的一篇研究分析,经常暴露于紫外线下的正常皮肤含有许多潜在的致病突变,包括至少6种癌症相关基因。英国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无癌的眼睑皮肤样本,发现上百个克隆细胞群穿插在整个正常组织,而重要的是,就这么小块的皮肤组织里的细胞里含有的癌症关联的突变。为了找到体细胞突变是如何聚集在正常组织的,由Campbell和Phili

NEJM:黑头粉刺样痣

一名19岁的男子称在其左侧锁骨区域出现先天性的皮肤病变(如图A所示),视诊可见扩张毛囊皮脂腺开口与角质栓紧密排列,类似于经典粉刺(如图B)。这些皮脂腺开口均沿左锁骨呈线性分布和延伸到背上,形成了巧妙的色素沉着带,但没有明显的界限。经体格检查,该男子没有出现相关的神经系统异常或骨骼畸形的现象。取皮肤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典型的、分组的和扩张毛囊口充满角蛋白,但未见头发轴。根据该男子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

智能尿布来了!

为无法表达(如认知障碍)的老人或长期卧床者及时更换尿布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如今,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智能尿布以及时提醒护理者更换尿布。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研究所(IBN)和A*STAR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智能尿布。”Jackie Y. Ying教授认为,垫着又脏又湿的尿布不仅不卫生、令人不舒服,也会导致皮疹和皮肤感染的出现。“虽然勤翻身,勤更换尿布可能有助于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但是这也增加了护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