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ome Med:能量工厂线粒体DNA在结直肠腺癌中是如何跑路的?

2017-04-19 MedSci MedSci原创

结直肠腺癌的特征是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异常和基因组不稳定,但是线粒体和核基因组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仍然未知。

近日,国际杂志Genome Med上在线发表一项关于线粒体在结直肠腺癌的研究,阐述了线粒体DNAmtDNA)向基因组迁移的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学中的应用潜力。

结直肠腺癌的特征是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异常和基因组不稳定,但是线粒体和核基因组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仍然未知。

通过对57结肠癌患者的基因组进行基因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患者体细胞核内的平均线粒体DNA数量比健康人高4.42倍。女性结肠癌患者基因组中线粒体DNA平均拷贝数明显高于男性患者。预示着线粒体DNA的增加或导致较低的存活率。体细胞线粒体DNA插入似乎与基因组内片段的富集相关,研究人员绘制了一幅线粒体基因组向细胞核基因组内迁移的生物多样性热点(hotspots)图,试图寻找线粒体DNA迁移的分子切入点。研究人员发现,在57个结肠癌基因组中,16%的基因组DNA出现YME1L1基因突变。通过分析来自癌症基因组地图数据库(Cancer Genome Atlas database)的大量数据,发现结肠癌患者以及其他癌症患者基因组中的YME1L1突变异常增多。研究人员还使用人类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敲除了YME1L1基因,结果导致细胞核提取液中线粒体DNA明显增多。这一报道首次证实了人类YME1L1能够抑制线粒体DNA插入细胞核,YME1L1的活性丧失加速了线粒体DNA向细胞核内迁移。

研究表明结直肠肿瘤中mtDNA的体细胞转移增加。此外,研究还揭示了NUMT发生频率在性别中的差异,血液中NUMT反映肿瘤中NUMT,这表明可能将NUMT作为肿瘤发生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人员将YME1L1鉴定为人类的第一个NUMT抑制基因,并证明YME1L1的失活诱导mtDNA向核基因组的迁移。研究表明,迁移到核基因组中的线粒体DNA可能对癌症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原始出处:

Vinodh Srinivasainagendra, Michael W. Sandel, Bhupendra Singh. Migrat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in the nuclear genome of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Genome Med. 2017; 9: 31.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线粒体DNA在心脏衰竭中起着关键作用

据一项由英国国王学院伦敦和日本大阪大学研究人员完成的研究证实:心脏自身细胞的DNA在心脏衰竭患者错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中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科学家发现心脏衰竭影响了75万多英国人,线粒体DNA可以启动人体对感染的自然反应,以此在心脏衰竭中作出贡献。 心脏衰竭患者的免疫细胞侵入心脏,这一过程称为炎症。这个过程使得心脏肌肉的工作效率降低,减少心脏向身体其他部位泵血能力。当身体正面临如由细菌或病毒感染

Curr Biol:女性寿命比男性长或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

科学家们正在开始理解生命中永远的未解之谜之一:为什么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比男性长?根据2012年8月2日在线发表在Current Bi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描述了线粒体DNA上的突变如何能够解释男性和女性预期寿命之间的差别。 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D amian Dowling博士和博士生Florencia Camus与来自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David Clancy博士合

eLife:发现伤害雄性的线粒体DNA突变支持“母亲的诅咒”假设

存在新的证据证实“母亲的诅咒(mother's curse)”---母亲可能传递伤害她们的儿子但不伤害她们的女儿的基因到她们的孩子体内---在动物体内也是适用的。这种可能性产生的原因在真核细胞中存在着两种独立的基因组:位于细胞核的基因组和位于线粒体的基因组。 根据普遍接受的理论,线粒体最初是独立的细菌,这种细菌能够利用高度毒性的氧气分子作为强大的能源。真核生物缺乏这种能力,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