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治指南

2016-11-19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结合更新的国内外临床证据,并参考2013年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四次修订版)》、美国感染学会(IDSA)2016年《念珠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隐球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2008年《曲霉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2014年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学会《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侵袭性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结合更新的国内外临床证据,并参考2013年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四次修订版)》、美国感染学会(IDSA)2016年《念珠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隐球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2008年《曲霉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2014年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学会《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侵袭性真菌感染》、2008年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侵袭性真菌病修订定义》等文件,对2009年版《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修订,以期为实体器官移植和相关学科的同道提供帮助。


在本版指南中,“侵袭性真菌病”的概念代替了此前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感染”着重描述的是病原菌与宿主的一种共存状态,而“病”则描述的是病原菌在体内侵袭、繁殖造成器官组织损伤的病理现象,更能反映一种病理状态。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在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SOT)受者中,IFD已成为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2009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结合我国移植受者的临床特点,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制订了《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2013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四次修订版)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并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ORTC/IFIC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美国抗感染学会(IDSA)指南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指南,对我国原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四次修订版)解读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的感染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之一。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均显示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IFI的临床确诊困难,延迟治疗又会导致死亡率升高。临床研究显示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死亡率近40%~50%,严重影响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参照欧美标准制定了我国侵袭性真

Lancet:对于侵袭性真菌病,Isavuconazole不劣于伏立康唑

Isavuconazole是一种新型的三氮唑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SECURE试验评估了isavuconazole与伏立康唑对于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这是一项3阶段,双盲,多中心的全球,比较组研究。通过使用交互式语音的网络响应系统,通过基线地理区域,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活性恶性疾病进行分层,来接受isavuconazonium硫酸372mg(前药;相当于200毫克isavuconaz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