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在医疗领域内的应用与局限性

2017-01-12 佚名 珍立拍

说到小程序,我们首先要思考它想替代的微信服务号存在哪些问题?服务号是展现在聊天首页feed流里面的,即使一周一次推送内容,但是仍然有场景不对骚扰用户的问题,就非常容易被用户取关,因为很多服务号是低频的,甚至是场景触发下的偶然。特别场景是O2O,电商,餐饮,偶然消费等,都是低频、偶发、场景触发下的东西,如何解决变一次性消费为长尾服务,变push为用户主动seek,这就是小程序想要完成的重要功能之一。

说到小程序,我们首先要思考它想替代的微信服务号存在哪些问题?

服务号是展现在聊天首页feed流里面的,即使一周一次推送内容,但是仍然有场景不对骚扰用户的问题,就非常容易被用户取关,因为很多服务号是低频的,甚至是场景触发下的偶然。特别场景是O2O,电商,餐饮,偶然消费等,都是低频、偶发、场景触发下的东西,如何解决变一次性消费为长尾服务,变push为用户主动seek,这就是小程序想要完成的重要功能之一。

第一,小程序之所以严格要求每个搜索都要精确符合,是为了避免被李鬼充斥,信息过载以及用户被误导,体验不佳

,否则比如说起名医库,待其做大之后,必然会有很多衍生的类似医库XX或者XX医库的名称出现。正因为微信有8.5亿的用户所带来的两面性,所有的产品设计都要考虑过载与骚扰的问题,需要克制。

第二,微信就是希望用户在场景触达下用二维码做载体,实际上就是线下导流回线上。

第三,不准分享到朋友圈,即使分享给朋友之后,朋友点击识别二维码之后还是不能打开,必须用另外一个手机扫描它才行,要么就直接搜索精确名字。

因此对于行业来说,真正有用的功能会借助微信可及性的红利进行覆盖装机,有效降低成本。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小程序占领了折叠的一类入口的二级页面,其实在发现里面和订阅号下面是差不多的,在重度使用微信小程序用户中会显著增加了曝光,也增加了再次打开使用的概率,所以必须抢先占领,毋庸置疑。

下面主要说的是小程序在医疗中的应用会有非常大的限制。

第一个限制,小程序无法替代重度应用。

举个例子,小程序的特点是不能分享,所以在里面不能做很多市场活动,做了也意义有限,分享出来的只能是小程序号。那么对于重度应用比如医患交互类问诊,小程序甚至连服务号都不如,因为这类服务是线上的,非及时的,会有一个延迟的问题。所以涉及到重交互类的(随访类、调研类、问诊类),小程序的局限性很大。但有一个场景例外,就是医院可以用小程序,对于一些标准化问题和查询的客服类功能上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回到医疗学术这块,小程序对于医学知识库和工具类的公司是一个重大利好,只会扩大服务半径和可及性,并且不会出现用了小程序就删除专业app的情况,比如工具类的医学计算器,包括文献、指南,路径、检验、手术、用药、题库和培训,在轻度应用或者只想偶然查询的时候,只需要打开微信查找,然后马上就会找到。

未来还有受益的可能就是论坛类应用,因为论坛不像微信陌陌这种需要即时通信,以帖子为主,想看的时候就可以上去看一下,有可能会借助小程序二次复兴。

小程序对移动医疗领域的大众应用没有好处吗?

当然不是,上文重点提到的搜索功能,当我只是想知道哪一个科室,哪一些医生看我的病比较好的时候,可以进入排行榜类或者点评类小程序?例如类似大众点评,好大夫,春雨医生,由患者评价出来的好医生,也可以上由医疗同行评议所产生的良医榜(医生相信的医生)查找。还有之前提到的,对医院来说,意义非常大,未来如果只是简单诊疗需求或者配药,这里占了门诊量的50%以上,患者可以直接按需使用小程序,可能不需要一个单独的掌上医院app了。

其实小程序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覆盖和链接。

这里有一个技巧,当用户关注小程序之后,相当于已经进行了覆盖,而且小程序是和公众号打通的。可以先推轻服务利用微信的可及性进行快速推广,随着服务需求不断深入,有一些用户需要高频和重度服务,可以通过诱导关注公众号,随后在里面直接发链接下载app,而不用来回扫码了,未来这块也会有新的营销模式,而且这种来的一定是重度用户。

小程序不会把整个app的格局颠覆掉,因为它是轻服务,其前提是低频、非刚需或中度需求、场景触发式或者偶发需求,用完就走,一旦低频变高频,逐渐它就会变成一个入口,诱导重度用户会反过来下载app,提供更全面更深的服务,医疗尤其是一个长尾和聚合性需求,会比其他消费有很多重度使用机会。

这是因为小程序的应用只有1M大小,大量用了微信自己搭的框架。但是个性化的功能很多都没法实现,未来也不会太大,因此小程序与原生相比还是有一点差距,稍微慢一点,但是比单纯H5快多了。

我想随着小程序开发的不断深入,会有一些新的模式出现,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同行来说,既不用特别恐惧,也不能视而不见,积极拥抱变化,努力扎实业务最好的应对!(较原文有删减)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