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物组学数据库获国际认可

2016-12-21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

记者12月20日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获悉,该所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BIGD)建成的生物组学数据库首次获得国际认可。BIGD团队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上发表研究论文《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从存储到整合、再到转化》,这是中国首次以数据中心的模式,整体发布中国生物组学数据资源的建设情况。论文作者之一、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章张解释,“组学”是指将基因、蛋白及代谢物

记者12月20日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获悉,该所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BIGD)建成的生物组学数据库首次获得国际认可。


BIGD团队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上发表研究论文《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从存储到整合、再到转化》,这是中国首次以数据中心的模式,整体发布中国生物组学数据资源的建设情况。

论文作者之一、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章张解释,“组学”是指将基因、蛋白及代谢物等生物分子,以整体为单位进行系统性研究。相较于以个体为单位的研究,组学最主要特征是大数据。

“搭建组学数据库,实现海量信息的存储、整合及共享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章张说,目前在国际上被认可的生物组学数据中心主要有三家,分别是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和日本DNA数据库,“要想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需要先将自己的原始数据提交到这三个官方指定的数据库”。

专家指出,中国的生物组学数据产量约占全球的40%,却没有能够被国际认可的数据库系统。中国科学研究已受到数据提交效率低、数据下载受限制等不利影响。

章张说,BIGD初步形成中国生命与健康数据汇交与共享平台,具备可服务于全球的基因组数据共享网络。具体来看,中心有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原始组学数据归档库、基于中国人群以及国家重要物种群体的基因组变异数据库等多层次生物组学数据资源系统。

据介绍,目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细胞研究》等国际核心期刊已经认可把数据提交到BIGD。该团队表示,将继续面向中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建立海量生物组学大数据储存、整合与挖掘分析研究体系。

作者:中国新闻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中国科学院公布201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中国科学院公布201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工作已于2013年4月30日结束。经过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并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确认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为391人。有效候选人名单于5月20日在中国科学院网站和中国科学院学部网站刊登公布。据了解,中科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于今年1月启动,计划增选院士的名

中国科学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成立

由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院市合作共建的中科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于2014年5月28日在上海挂牌成立。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科技大学校长江绵恒和中科院院士林其谁为中心揭牌。上海临床中心作为中科院与上海市共建的重点创新平台之一,旨在提升上海乃至我国生物医学转化研究水平,加速生物医药基础研究成果在临床中的应用,力求实现实验室、临床和产业之间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起综合性临床研究与开发的创新管理体系和机

中科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成立

12月23日上午,由中科院和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共建的“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以下简称流感中心)在中科院微生物所揭牌成立。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担任流感中心主任。 “流感频发、高致病力和致死率、病毒基因变异快等特点,决定了流感研究必须有一个长效应对机制。”揭牌仪式上,高福介绍说,流感中心将建成我国基础研究与流感一线防控体系相结合的权威机构,服务国家需求,着力解决我国新发

王恩哥院士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此前任北大校长

王恩哥,中国科学院院士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根据国务院《关于王恩哥任职的通知》(国人字〔2015〕35号),王恩哥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人物履历1975年至1978年辽宁省辽中县乌伯牛公社知识青年。1978年至1985年辽宁大学物理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985年至1987年辽宁大学物理系教师,期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交流学习。1987年至1990年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生。1990年至1991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