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项新技术有望阻断线粒体遗传病

2014-06-26 佚名 不详

复旦大学今天宣布,该校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沙红英、朱剑虹课题组,联合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教授团队等,在探索遗传性线粒体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于《细胞》。 据专家介绍,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它具有自身的一套DNA(mtDNA),通过母亲的卵子传递给下一代。发生在卵子中的线粒体突变可能引起母系家族性疾病。这种突变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受影响的大多数是能量需求

复旦大学今天宣布,该校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沙红英、朱剑虹课题组,联合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教授团队等,在探索遗传性线粒体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于《细胞》。

据专家介绍,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它具有自身的一套DNA(mtDNA),通过母亲的卵子传递给下一代。发生在卵子中的线粒体突变可能引起母系家族性疾病。这种突变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受影响的大多数是能量需求高的器官,例如大脑、肌肉、心脏,涉及到一系列广泛的母源性遗传病,目前的治疗方案极为有限,患者只能靠药物短期缓解症状,无法治愈。此外,由于线粒体DNA是通过卵胞质以母源性遗传的方式进入下一代,故通常具有一定量线粒体DNA突变的携带者医生不建议生育。因此,该病给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

极体是卵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排出卵包膜外的“小细胞”。沙红英等研究人员以极体的生物学特性为理论基础和出发点,用极体中的遗传物质代替胞浆内的遗传物质,在两种不同线粒体遗传背景的小鼠之间进行线粒体置换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极体置换产生的子一代小鼠及其衍生的子二代小鼠体内仅含卵胞浆供体小鼠的线粒体,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异质线粒体DNA。同时,研究人员在小鼠上将极体移植、原核移植、纺锤体复合物移植在同一尺度进行比较,证明了极体的优越性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能主动和彻底地预防线粒体母源性遗传疾病的发生。

沙红英表示:“尽管在动物模型上已经取得令人振奋的结果,但仍须进一步研究极体基因组置换技术在人类卵子/胚胎上的结局,并将这种置换的人胚胎与正常IVF胚胎进行详细的、长期的比较,从而为临床试验提供合适的证据。”

原始出处

Wang T1, Sha H2, Ji D3, Zhang HL4, Chen D3, Cao Y3, Zhu J5.Polar body genome transfer for preven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inherited mitochondrial diseases.Cell. 2014 Jun 19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Med:mitoTALENs技术能消除线粒体内DNA突变

   美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来清除线粒体内的突变DNA,从而有望治疗多种线粒体病。据介绍,这也是TALENs技术首次用于线粒体基因的编辑。这项研究成果于8月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     日前,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University of Miami Miller School of Medicin

JNCI:线粒体缺失或会导致溃疡性结肠炎进展为肿瘤

研究要点: 目前还无法阐明线粒体在肿瘤的形成及进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线粒体缺失会导致不典型增生病变的发展。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线粒体缺失或可用于检测和预测肿瘤的发生情况。 线粒体在肿瘤的形成及进展过程中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目前对于上述问题的理解我们还知之甚少。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炎症性肠病,会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病,同时其也是研究肿瘤进展的最佳的模型。因此,来自

Nature:德国科学家成功提取40万年前人类的线粒体DNA

本周《自然》杂志报道了一项出乎意料的人类进化学研究。据报道描述,科学家分析了人类已知最古老遗传物质,而分析结果将为人类进化史写下新的一页。   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Matthias Meyer教授与其科研团队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埃卡的“白骨之坑”(La Sima de los Huesos)中发现了一副距今约40万年的人类股骨,并从中提取出线粒体DNA(mitochondr

Nature:中国学者发现线粒体“超氧炫”可预测寿命

    寿命是可以预测的吗?     日前,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课题组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董梦秋课题组在《自然》(Nature)报告称,3日龄秀丽线虫中线粒体“超氧炫(Mitoflash frequency)”频率可以预测其寿命长短。       3日龄秀丽线虫中线粒体“超

JCB:酗酒伤身可能与线粒体蛋白Mfn1有关

长期酗酒会导致肌肉无力,美国研究人员4月21日在《细胞生物学杂志》(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报告说,他们从分子水平上破解了酗酒伤身的秘密。长期酗酒会影响一种关键的线粒体蛋白,从而导致线粒体无法自我修复,并损害肌肉的再生能力。   线粒体主要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在多个组织的细胞中,受损的线粒体会通过与其他线粒体融合 交换物质而自我修复。骨骼肌肉同样依

曾庆平:二甲双胍,为何能成为长寿灵丹?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著名的降糖药,主要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但它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及癌症等多种人类疾病也有潜在治疗效果。更神奇的是,二甲双胍像热量限制一样能够延长生物的寿命,这已在线虫、大鼠和小鼠中得到证实。如此说来,二甲双胍堪称“神药”、“仙丹”! 6月2日,Science Daily网站报道了《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刚刚在线发表的一篇最新论文,揭示二甲双胍通过“线粒体低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