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 Res:天津医科大学余鹰等团队合作通过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揭示KCNK3在高血压中的重要因果级联

2024-06-14 iNature iNature

该研究利用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揭示了KCNK3在高血压中的重要因果级联。

尽管在了解高血压遗传结构方面取得了进展,但非编码遗传变异如何影响高血压仍不清楚。研究它们与DNA甲基化的相互作用对于破译这种复杂疾病的遗传机制至关重要。

2024年6月6日,天津医科大学余鹰及上海交通大学Wang Yan共同通讯在Circulation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Genome-Wide Methylation Analysis Reveals a KCNK3-Prominent Causal Cascade on Hyperten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揭示了KCNK3在高血压中的重要因果级联。该研究发现DNA甲基化相关的遗传效应,特别是在非CpG岛和非编码远端调控区,显著促进高血压易感性。在高血压人群中发现了不同的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模式,并观察到高血压的发病受到遗传效应通过去甲基化过程传递的影响。

通过证据驱动的优先排序和体内实验发现,细胞类型特异性增强子中的rs1275988是一个显著的高血压致病变异,通过调节局部DNA甲基化和相应的Kcnk3基因表达和血管重塑的改变来加剧高血压。当暴露于高盐饮食时,rs1275988C/C基因型小鼠表现出加重的高血压和显著的血管重塑,突出表现为主动脉壁厚度增加。rs1275988的C等位基因与DNA甲基化水平升高相关,通过减弱Nr2f2在增强子位点的结合来降低Kcnk3基因的表达。该研究揭示了高血压遗传变异和DNA甲基化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新见解,强调了低甲基化在高血压发病中的潜力,并确定rs1275988是血管重构的一个因果变异。

图片

原发性高血压占人类病例的85%至95%,是全世界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尽管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等技术在揭示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结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迄今为止发现的遗传变异仅占高血压遗传能力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这些变异位于非编码区,这意味着它们可能通过调节机制而不是通过蛋白质编码变化发挥作用。这突出了人们对这种疾病的理解中一个持续不明确的领域,这些遗传变异影响高血压的确切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个有希望的研究途径在于表观遗传学领域,特别是DNA甲基化的作用。DNA甲基化是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有关的一个基本分子过程,可能会受到基因变异对这一甲基化过程的影响。

介导遗传变异对DNA甲基化模式影响的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meQTLs)的鉴定和表征具有挑战性,迄今为止,其研究范围有限目前的方法主要依赖于DNA甲基化阵列,如Infinium HumanMethylation450阵列(450k)或Infinium MethylationEPIC BeadChip (EPIC),靶向最多约850k个位点(占总CpGs的3%),主要靶向CpG岛(CGI)区域。这种狭窄的焦点使得基因组的很大一部分未被探索,限制了人们对遗传变异对DNA甲基化影响的全谱的理解。此外,DNA去甲基化的动态变化,如通过5-羟甲基胞嘧啶(5hmC)、与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QTLs)的相互作用,以及与GWAS数据的整合,为探索DNA甲基化介导的遗传效应及其潜在机制提供了多个视角。这种多方面和系统的方法对于阐明支撑高血压的遗传机制至关重要它要求开发能够提供整个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全面快照的策略,包括经常被忽视的非CGI区域,并且可以有效地将这些DNA修饰与遗传变异联系起来。

图片

文章模式图(图源自Circulation Research 

该研究利用全基因组亚硫酸盐测序(WGBS)揭示了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人群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和DNA甲基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利用高分辨率DNA甲基化分析鉴定了918份男性血液样本中的等位基因特异性甲基化(ASM)和相关的meQTLs。值得注意的是,在非CGI区域广泛存在与DNA甲基化相关的遗传效应,这对高血压易感性有显著影响。背景特异性和共享的meQTLs在高血压人群中显示出独特的模式,表明DNA甲基化水平在高血压易感性中发挥作用。

高血压的出现是通过去甲基化过程遗传效应的传递所影响的。此外,通过局部DNA甲基化影响血管中KCNK3(小鼠KCNK3)基因的表达,发现rs1275988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潜在致病变异。rs1275988的高血压风险等位基因C(一种CpGSNP meQTL)诱导其自身CpG的高甲基化,进而阻碍Nr2f2驱动的Kcnk3转录,导致盐胁迫小鼠的高血压表型升高。该研究阐明了原发性高血压中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复杂相互作用,强调了非CGI区域和情境共享或情境特异性meQTLs的重要性,并为高血压的创新诊断和治疗铺平了道路。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61/CIRCRESAHA.124.324455

作者:iNatur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关于沙库巴曲缬沙坦,你至少需要知道这6点!

关于沙库巴曲缬沙坦,以下这6点你一定要清楚!

ESH 专访|王继光教授:靶器官损害分期与气候变化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新视角

梅斯医学紧跟学术前沿,特邀王继光教授进一步探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危险分层,以及气候变化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与公共卫生策略提供洞见与指导。

ESH 2024:高血压患者不依从治疗的背后动因

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群体中,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关键行为因素,并特别关注英国、西班牙和法国这三个欧洲国家间是否存在差异性。

JAHA:高血压患者自我减盐与血压的关系

高血压被认为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自我减钠是可行的,与对照组相比,24小时血压降低了9/5mmhg。红细胞SS与降低钠摄入量后血压的变化无关。

近30%中国人患有高血压!最新共识揭示9类高风险人群和3大管理策略

临床上发布了多个血压相关的中国专家共识,包括《健康体检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和《难治性高血压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等,《医学新视点》综合这些内容,对高血压高风险人群、高血压预防及管理建议等进行整理。

JAHA:高血压患者肥胖和左心室肥厚风险的关系

肥胖与LVH的发生有关,在高血压和肥胖患者中,收缩压目标<130 mmHg可能降低这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