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胆囊切除后易得肠癌?专家这么说

2017-06-20 Dr.K KK健康

如果要给人体各个器官在我们身体健康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名的话,位列前排的一定是大脑、心脏、肝脏、肾脏、胃、肠道……这些器官。总之,怎么着都轮不上胆囊。

如果要给人体各个器官在我们身体健康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名的话,位列前排的一定是大脑、心脏、肝脏、肾脏、胃、肠道……这些器官。总之,怎么着都轮不上胆囊。

说来你可能不信,关于胆囊的功能,目前医学上取得共识的只有一项: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
不过,虽然没有心脏、大脑、肾脏这些器官那么“大牌”,胆囊也不是一点“脾气”都没有。胆结石病,就是胆囊(或胆道)给我们的“警告”——不仅如此,胆结石病还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胆道疾病。

虽然具体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不过大多数胆石症的成因和我们日常生活习惯脱不了关系:高热量饮食、纤维食物摄入不足、肥胖、运动不足、水分不足、糖尿病……

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地区的胆石症发病率高于欠发达地区的原因——发达国家胆石症发病率约在10%~15%,而我国约为4%~8%,但在我国特大城市地区胆石症发病率则高达10%。

不痛,并不是没有问题——胆石症的认识误区

胆绞痛是胆石症患者发病时的典型症状,不过要是你以为没有疼痛发作就是不存在胆结石病的话,那可就落进人家的“圈套”了。

胆囊,这个我们人体中储存胆汁的“小仓库”,如果出现结石阻塞胆管等状况就会引发痉挛性疼痛。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当胆囊被结石塞满、在没有胆汁的情况下,疼痛反而会得到缓解甚至不再出现疼痛。

所以,胆石症患者千万不要以为没有疼痛就是没有结石!

胆石症患者的困扰:胆,还要不要保?

胆囊结石治疗有一个金标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句话,切胆保平安!

可是,没有胆囊,真的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影响吗?

赞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医生认为,切除胆囊后,可以从根本上避免胆结石病的复发,还可以避免胆囊癌;至于胆囊储存胆汁的功能,在胆囊切除后因为胆管的代偿作用,经过一年的时间之后,腹胀、腹泻等状况也会逐渐得到改善。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然是胆结石病治疗金标准的原因。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保胆取石治疗术也重新为人们所重视。

毕竟,每一个患者都希望保护身体原有的器官不受损失!

作者:Dr.K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9-04-09 1831f87138m

    驴唇不对马嘴,题目说的肠癌呢?!?

    0

  2. 2018-06-07 如草

    学习了

    0

  3. 2017-06-20 三生有幸9135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0

  4. 2017-06-20 1e0f8808m18(暂无匿称)

    减少切除保器官,治好病症才是硬道理。

    0

相关资讯

J Natl Cancer Inst:含糖饮料摄入过多可增加胆囊癌的发生风险

研究已经表明摄入含糖饮料可升高血糖浓度,且与体重增加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这些都与胆道癌(BTC)的发生相关。本研究假设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与BTC的发生风险成正相关。研究共70832名瑞典成人(55.9%为男性,年龄45-83年),均未患有癌症和糖尿病,基线时期完成了食物频率调查问卷。通过瑞典癌症登记册确定BTC病例。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分析数据。在平均13.4年的随访期间,共有12

JAMA Surg:意外发现胆囊癌,首次胆囊切除术到再次手术的更佳时间间隔是4到8周

目前的建议是,对偶然发现的胆囊癌患者进行再手术切除术。关于患者选择和长期生存的最佳再切除时间间隔是不知道的。评估最初胆囊切除术到再次手术的时间间隔,与总生存期的相关性。这项队列研究是从2000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在美国10个学术机构进行。总共有207例偶然发现的胆囊癌患者进行了再手术。最初胆囊切除术到再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分为:A组,不到4周;B组,4至8周;C组,大于8周。主要结果为总

JAMA Surg:胆囊癌患者再次手术的时机影响患者生存期

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在偶然发现的胆囊癌患者中,其外科医生应该建议患者在初次手术后的4到8周内进行再次手术,以优化胆囊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盘点:胆囊癌相关研究新近进展

胆囊癌的发病率并不算高,但生物学行为非常恶劣,极易发生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加之进展缓慢、症状隐匿,大部分胆囊癌在确诊时已经发展到进展期,伴有肝脏浸润、淋巴结转移、远端胆管浸润、胰头部浸润等,目前以吉西他滨、顺铂、卡培他滨、5-氟尿嘧啶(5-FU)为主的化疗、放疗以及新出现的一些靶向治疗药物如厄洛替尼、贝伐单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等,对胆囊癌的治疗效果都不佳,尚未有行之有效的药物可

《柳叶刀•肿瘤学》:DNA 突变导致胆囊癌高发病

科学家 3 月 5 日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上的一项新研究报告,他们通过比较胆囊癌患者和健康人基因组中近 70 万个遗传密码,发现一些基因变异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这种病。这项工作是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和印度塔塔纪念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该研究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胆囊癌高度致命疾病的原因,反过来可能导致我们对胆囊癌开发有更好的治疗方案。关于胆囊癌胆囊癌在大部分地区

Lancet Oncol:GWAS技术发现胆囊癌新的DNA 突变

科学家 3 月 5 日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上的一项新研究报告,他们通过比较胆囊癌患者和健康人基因组中近 70 万个遗传密码,发现一些基因变异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这种病。这项工作是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和印度塔塔纪念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该研究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胆囊癌高度致命疾病的原因,反过来可能导致我们对胆囊癌开发有更好的治疗方案。关于胆囊癌胆囊癌在大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