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

2018-08-21 MedSci MedSci原创

中心点:DTFL的免疫图谱与淋巴结型FL高度相关,但携带较少的KMT2D多发/等位基因突变。DTFL的免疫微环境与淋巴结型FL的显着不同,富集慢性炎症基因特征。摘要: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TFL)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惰性的滤泡性淋巴瘤(FL)。其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与典型FL无明显区别,其特征是小肠黏膜限制性受损,无肠外表现。目前,造成其临床特征如此独特的分子机制基本尚不明确。Johannes C.

中心点:

DTFL的免疫图谱与淋巴结型FL高度相关,但携带较少的KMT2D多发/等位基因突变。

DTFL的免疫微环境与淋巴结型FL的显着不同,富集慢性炎症基因特征。

摘要: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TFL)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惰性的滤泡性淋巴瘤(FL)。其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与典型FL无明显区别,其特征是小肠黏膜限制性受损,无肠外表现。目前,造成其临床特征如此独特的分子机制基本尚不明确。

Johannes C. Hellmuth等研究人员对DTFL患者的38例活检样本进行评估。19位可进行临床评估的患者的10年总体存活率为100%。研究人员对DTFL(31例)、限制期典型FL(LSTFL,17例)和晚期典型FL(ASTFL,241例)的靶向突变图谱进行对比发现,三种FL之间常见突变基因(包括CRWBBP、TNFRSF14/HVEM和EZH2)的突频率无明显差别。但是,KMT2D在ASTFL中属于常见突变(77%),相比而言,在DTFL和LSTFL中属于不常见突变(45%和24%)。在ASTFL中,47%的KMT2D突变的病例在KMT2D上有多个突变,而在LSTFL中KMT2D上有多个突变的病例仅有12%(p=0.0)、在DTFL中则为0%(p<0.0001)。

对DTFL进行全外显子和靶向测序发现在EEF1A1和HVCN1上也存在高频突变(35%和22%)。研究人员将DTFL (n=8)和LSTFL (n=7)的免疫微环境基因表达特征进行对比,通过147个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分层聚类发现,DTFL与LSTFL存在明显差异,DTFL会富集慢性炎症的特征。

总而言之,DTFL的突变谱与典型FL高度相关。DTFL和LSTFL的KMT2D多突变频率低提示KMT2D功能完全丧失在ASTFL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TFL的免疫微环境与经典型FL高度不同,或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原始出处:


Johannes C. Hellmuth, et al. Duodenal type and nodal follicular lymphoma differ by thei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rather than their mutation profiles. Blood  2018  :blood-2018-03-837252;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8-03-837252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8-08-21 哈哈869

    学习了

    0

  2. 2018-08-21 lietome15

    不错的方式,努力学习,刻苦专研,不断总结出来新经验。给点个赞!

    0

  3. 2018-08-21 sunfeifeiyang

    0

相关资讯

Lancet haemat:R-CHOP、放疗、利妥昔单抗维持的序贯疗法治疗晚期滤泡性淋巴瘤的效果和安全性

虽然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案,但晚期滤泡性淋巴瘤仍不能被治愈。而且,后诱导治疗的理想顺利和绝对优势也不清楚。现有研究人员对联合放射免疫疗法和化疗后用利妥昔单抗序贯维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本研究为单臂、多中心的II期研究(SWOGS0801),从美国的20个医疗中心招募年满18岁的确诊为III-IV期或II1、II2和II3a期的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受试患者接受5年的治疗计划:R-

CLIN CANCER RES:滤泡性淋巴瘤中表达TIGIT的T细胞增多

滤泡性淋巴瘤中浸润的T细胞通常存在功能失调,但是理想的免疫检查点阻断靶点尚未知。分析滤泡性淋巴瘤T细胞亚群共抑制受体表达模式及信号反应可能会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Lancet haemat:Voxtalisib(XL765)用于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复发性/难治性淋巴瘤或慢性淋巴系白血病患者预后差。靶向多种类型的PI3K(如mTOR)的治疗方式或可增强抗肿瘤活性。现有研究人员对voxtalisib(XL765或SAR245409)——一种fan-PI3K/mTOR抑制剂——用于复发性/难治性淋巴瘤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研究人员在多个国家的30个肿瘤诊所进行一非随机的开放性临床2期试验,招募年满18岁

Blood:结合初始和诱导后PET,建立更为准确的预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模型

根据基线PET计算的总代谢肿瘤体积(TMTV)和诱导结束后的PET(EOI PET)均是成像生物标志物,可提示高肿瘤负荷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前景。近日,Blood上发表一篇文献,Anne Ségolène Cottereau等人结合来159位患者(源于3个前瞻性试验)的这两个数据,建立了一相关模型。对于这159位患者,中位随访64个月。高TMTV(>510cm3)和EOI PET

Lancet Oncol:基因表达谱数据再建新功:精准判断部分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

滤泡性淋巴瘤(FL)预后高度不一致,部分患者会出现早期复发,甚至转化为高级别淋巴瘤。因此,临床需要在确诊时即根据相关预测模型确定患者的进展风险。法国里昂癌症研究中心Huet等利用FL基因表达谱数据构建了一个预后预测模型,并在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中进行了验证。

Lancet haemat:利妥昔单抗可显著降低滤泡性淋巴瘤向侵袭性淋巴瘤转化的风险

滤泡性淋巴瘤向侵袭性淋巴瘤转化,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研究人员开展Aristotle研究对应用利妥昔单抗对组织学类型转化的风险及其预后的影响进行评估。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欧洲的11个合作单位。研究对象为1997年1月2日-2013年12月20日期间经组织学确诊的年满18岁的滤泡性淋巴瘤(1期、2期或3a期)患者。组织学转化定义:一线化疗后活检发现侵袭性淋巴瘤。主要评估节点:组织学转化的累积风险和转化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