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做一半家属突然要求终止 该如何是好?

2019-01-18 徐钰琦 环球医学

上了手术台,中途发生状况,告知患者家属,家属要求终止手术。但终止手术患者只有死路一条,继续手术又存在风险。作为医生,您会怎么办?68岁的王先生,因胆汁性腹膜炎、急性感染性休克,生命垂危,被家属送到某市中心医院。医院立即组织了急诊科(首诊)、肝胆外科、普外科、手术麻醉科、ICU等多学科联合会诊,综合判断及时手术可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办法。但患者脉氧低、病情太重,且年长体弱,手术能否挽救回生命存在极

上了手术台,中途发生状况,告知患者家属,家属要求终止手术。但终止手术患者只有死路一条,继续手术又存在风险。作为医生,您会怎么办?

68岁的王先生,因胆汁性腹膜炎、急性感染性休克,生命垂危,被家属送到某市中心医院。医院立即组织了急诊科(首诊)、肝胆外科、普外科、手术麻醉科、ICU等多学科联合会诊,综合判断及时手术可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办法。但患者脉氧低、病情太重,且年长体弱,手术能否挽救回生命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如果不进行手术,患者则必死无疑。医生与患者的两个儿子进行了详细沟通,患者的儿子与家人商议,最后决定选择急诊手术,并代替其父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手术过程中,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麻醉科主任亲自指导麻醉。但麻醉刚完成,患者还是出现了心跳骤停,手术室展开了生命大抢救。与此同时,另一主任医师代表治疗团队再次与患者的儿子进行沟通,告知了患者在手术台上的险情和抢救情况,并表示“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救治结果较难预测,还望家属作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患者儿子听后,立即表示:“请不要给我父亲做手术了”。他认为,父亲病情危重,既然手术不一定能救回其生命,那就不如不做,免得在去世之前还要承受一次手术之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谈话的主任医师认为,手术之前已充分告知你们了,字都签了,怎能不做?何况已经开腹了,哪能说停止就停止?而且,不做就等于放弃生命。医生由此拒绝放弃抢救,并劝说家属。最终,家属被迫同意继续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返ICU观察治疗。但在48小时后,患者还是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患者亲属提起诉讼,认为医师违背了患方意愿,强行手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并造成家属不必要的损失。

法院认为,患者死亡虽然与手术救治无因果关系,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判断、知情告知等存在一定缺陷,未尊重患方自主选择权,未能全盘考虑,应承担相应责任。

【本案分析】

从医学伦理学角度而言,该案例主要涉及急危重患者临床救治过程中医疗抉择、知情同意等问题。

在本案例中,医生在告知方面没有任何错误,可以说是非常清楚,做到了完全知情。在手术前,医生也与家属达成一致,做到知情同意。但手术中途,遇到状况,医生再次向患者家属告知情况时,患者做出与之前不一致的决定,决定放弃手术。但此次医生显然是没有充分征求患者的有效同意就开始手术,即使医生是为了病人的身体健康着想。

有效同意是指病人或家属在完全知情后,自主、自愿、理性地作出的负责任的承诺。这种承诺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病人或家属具备自由选择的权利、表达承诺的合法权利、作出正确判断的充分的理解能力、作出理性选择的必要的知识水平。应强调的是:病人或家属有权随时收回、终止和要求改变其承诺。

如果医生认为,患者应进行手术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可以报告医院行政总值班,由管理部门来签字决定,也可避免医师承担诉讼不利的责任。

另外,随着现今手术意外险的开展,建议医者能从医疗风险角度,建议患者家属购买手术意外险,降低患方可能的经济损失,达到风险分担的目的,也有利于减少患者家属的顾虑。

一个好的医疗决策是如何形成的?

从患者就诊入院到出院期间,医患双方便开始不断沟通和协商,其根本目的就是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在该过程中,基于不确定性决策情境下所产生的种种认知和情绪差异,医患双方应当通过充分讨论,不断协商与调适,化解分歧,构建趋同认知,共同参与决策,得出相互最能接受并适合患者的诊疗方案。

在医疗决策过程中,医生应当基于自身职业道德对病人委以生命重托的信任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避免个人趋利心态,防止出现责任退避的防御治疗行为。在做出医疗决策行为时,医生应结合病人的病情发展,基于自身的临床经验和诊疗方案的预后治愈率,与病人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避免经验认知惯性和预后评估的过度自信,促使医患双方对临床决策的认知趋同,提高临床诊治的有效性。

作为患者,应当充分相信医生,正确认识自身疾病转归,主动学习,增强自主参与医疗决策意识,辩证性接纳各种社会网络化的医疗信息,正确认识网络舆论产生的社会心理导向,修正自身对医疗行业的固有认知偏见,以正性心态判断和评估医生给出的医疗方案,与医生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共同构建趋近的医患认知,促进有效医疗决策。

作者:徐钰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案例分析:当家属拒绝医院施救时 医院该怎么办

引言某日夜间妇产科收到一名生命垂危的宫外孕大出血严重休克的患者, 妇产科正准备实施紧急手术时,患者家属拒绝手术,情况紧急程度与朝阳医院产妇死亡案有的一比。最终医院还是实施了紧急手术,使患者转危为安。案例简介好几年前我做医务科主任时遇见的真实案例:某日夜间妇产科收到一个生命垂危的宫外孕大出血严重休克患者。妇产科迅速完成常规检查后,大家分头行动,开通绿色通道,手术医师先将患者直接推入手术室准备紧急

医生收到藏头诗 弘扬医患正能量

患者为了表达感谢之情,都送过什么礼物?感谢信、锦旗、鸡蛋、鸡、西瓜……这一次,湖北省武汉市普仁医院神经外科的高文进医生收到了患者徐先生创作的一首藏头诗,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徐先生今年42岁,一直和妻子在武汉打工。4年前,他突发脑梗死,被诊断为烟雾病所致,在医院住了近2个月,落下了右侧肢体偏瘫的后遗症。回到老家后,徐先生反复头晕头痛,几年间发生3次脑梗死,被折磨得骨瘦如柴。近日,徐先生突发头晕

“当看病不谈钱的时候医改就算成功了”真的是这样吗?

《当看病不谈钱的时候,医改就算成功了!北大医学部书记的一席话,振聋发聩!》这是始发于某纸媒,后来在网上广为传颂的一篇文章。文章中那位某大学领导关于“看病不谈钱”的大声疾呼,引来了阵阵喝彩与雷鸣般掌声。但是,这里有一个概念必须厘清,那就是主张医生看病时不谈钱,还是主张医患双方所有人等都不能谈钱?从文章语境来看,这位大学领导人于在两端游移的同时似乎倾向于前者,但可惜留下了令受众通向其它想象空间的渠

赞!“隆鼻死亡”医患双方和解 但卫计局表态这事还没完…

近日,19岁的贵州贵阳女孩夏某某做隆鼻手术时去世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夏某某去世后,当地卫计局介入调查,涉事民营医院也曾发布《致歉声明》,网友们也正在等待死亡真相。就在这种情况下,有媒体报道称,涉事医患双方已私下达成和解,签署赔偿协议,双方自愿放弃所有司法鉴定程序,涉事医院也已经将《致歉声明》删除。不过,值得称赞的是,贵阳市云岩区卫计局表态,虽然医患双方达成和解,关于此事的调查工作会继续进行。联

“四川女子手术后纱布遗留体内146天后死亡”真相出笼 医疗界应该反思什么

1月6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去年6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一名42岁的中年妇女在当地一家民营医院做完剖宫引产手术后,腹痛持续了四个月之久。在辗转三家医院进行六次治疗后,她最终还是在疼痛的折磨中不幸离世。让家属难以接受的是,法医在对尸体进行病理解剖的过程中,在死者的小肠肠腔内竟然发现了三块纱布。媒体追问,医院的手术到底是怎么做的?相关职能部门对此是否存在监管缺位、不作为的问题?医疗行业需要媒体的监

好消息!海南招聘基层医生下血本 月补助上万还有年补助…

近日,海南省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海南省人才发展局、卫健委等印发的《关于开展基层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作了详细解说,并向基层医务人员释放大量利好信息:基层卫生人才每月最高拿1万补贴根据学历、距市县偏远程度来对基层医生进行不同标准的补贴。高级专业技术职业卫生人才在地区偏远、地区较远和城郊乡镇每月补贴标准是8500~10000人/月、6500~ 8000元/月、4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