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胃癌前病变监测有效性研究

2018-06-07 zhangfan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对于胃癌风险较低地区,规律的内镜监控可有效的发现癌前病变,实现早期干预,降低肿瘤进展风险。同时血清学标志物是对患者进行分层实现精确治疗的有效途径

现行指南推荐使用内镜监测胃癌前病变,然而胃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和对肿瘤的预防效果研究尚不充分。近日研究人员就胃癌前病变进展的发生率和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检查的效果进行了考察。

研究在胃癌发病率较低的荷兰及挪威开展,患有萎缩性胃炎(AG)、肠上皮化生(IM)或异型增生患者进行内镜监测。所有组织标本依据最新的悉尼分类和胃肠化生(Olgim)系统进行评估,同时测定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astrin-17)水平。

279名患者参与研究,平均年龄57.9岁,女性142人,参与者随访期间至少接受了1次内镜检查,随访57个月。随访期间,4名患者(1.4%)确诊为高级别腺瘤/异型增生或侵袭性肿瘤,其中2名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另外2名患者接受了全胃切除术。相比于PGI/II≤3和或 OGLIM分期III-IV期的AG/IM患者,PGI/II>3和或 OGLIM分期0-II期的AG/IM患者随访期间高级别腺瘤/异型增生或侵袭性肿瘤风险较低。

研究发现,对于胃癌风险较低地区,规律的内镜监控可有效的发现癌前病变,实现早期干预,降低肿瘤进展风险。同时血清学标志物是对患者进行分层实现精确治疗的有效途径。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8-06-07 一个字-牛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2. 2018-06-07 1e0f8808m18(暂无匿称)

    预防胜于治疗.

    0

  3. 2018-06-07 329523732

    不错

    0

  4. 2018-06-07 天地飞扬

    了解一下.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Gastroenterology :内镜胃癌筛查可显著减少亚洲患者胃癌特异性死亡率

研究发现,内镜胃癌筛查可显著减少亚洲患者胃癌特异性死亡率,但对于发病率无显著影响

NCCN临床实践指南:胃癌(2018.V2)

2018年5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胃癌指南2018年第2版,指南主要内容涉及: 更新摘要 检查和评估 多学科评估 未接受术前治疗患者手术

Nat Cell Biol:北京大学系统揭示人类消化道细胞发育图谱 定义40种重要细胞类型 对胃癌等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据《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近日报道,北京大学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从单细胞分辨率和全转录组水平,系统揭示了4种消化道器官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及其信号调控机制,以及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精准发育路径和基因表达特征,对消化道生物学研究及相关癌症治疗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Lancet:派姆单抗单药二线治疗胃以及胃食管交界癌效果不佳

研究发现,对于进展期胃以及胃食道交界癌患者,派姆单抗二线治疗的效果较紫杉醇相比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不显著

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癌吗?

在体检报告中,人们常可看到这样的字眼:幽门螺杆菌阳性。其实,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我国是非常常见的,感染率高达50%。但并不是每个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都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

CLIN CANCER RES:KLF4抑制STK33活化及胃癌转移

肿瘤异常STK33表达与特定侵袭性有关。但是,其在胃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和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STK3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功能,阐述KLF4/STK33信号通路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