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房颤致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2017-10-16 MedSci MedSci原创

房颤和左室收缩功能不全(LVSD)常合并出现。近日,在国际心血管权威杂志JACC上发表了一篇旨在评估比较导管消融治疗和药物治疗房颤对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影响的临床研究。本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了持续性房颤伴特发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LVEF]≤45%)的患者。患者在随机分成导管消融治疗组和药物控制组之前,接受了心脏增强磁共振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室壁纤维瘤。导管消融包括肺静脉隔离治疗和后壁静脉隔

房颤和左室收缩功能不全(LVSD)常合并出现。近日,在国际心血管权威杂志JACC上发表了一篇旨在评估比较导管消融治疗和药物治疗房颤对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影响的临床研究。

本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了持续性房颤伴特发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LVEF]≤45%)的患者。患者在随机分成导管消融治疗组和药物控制组之前,接受了心脏增强磁共振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室壁纤维瘤。导管消融包括肺静脉隔离治疗和后壁静脉隔离治疗。患者消融后的房颤情况评估由植入式循环记录器完成,主要终点事件是6个月后心脏增强磁共振的LVEF变化情况。

最终,本研共纳入68例患者,每组33例患者(2例患者中途退出)。导管消融治疗后患者的平均房颤负担为1.6 ± 5.0%。在意向治疗分析后,导管消融组患者的LVEF绝对值提高了18 ± 13%,有58%患者恢复至正常水平,药物控制组患者的LVEF提高了4.4 ± 13%(p<0.0001),有9%患者恢复至正常水平(p = 0.0002)。

研究结果显示,房颤致左室收缩功能不全还未得到充分重视,通过导管消融矫正至窦性心律可明显提高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7-12-21 hbwxf
  2. 2017-10-24 topnew

    看来在这一问题上射频消融果然有很大优势.

    0

  3. 2017-10-16 三生有幸9135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0

  4. 2017-10-16 changjiu

    学习了.谢谢

    0

相关资讯

心脏康复:心血管病患者,有空多听听音乐

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可促进心血管疾病进展,心血管疾病与负性情绪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心理处方作为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之一,在心脏康复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irculation:停用阿司匹林增高37%心血管事件风险

近期一项研究显示,那些无手术或出血情况下中断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一级或二级预防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30%。

EUR HEART J:科学家发现心血管疾病又一大危险因素,告诉什么时候服用他汀类药物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线粒体DNA遗传信息的水平或“拷贝数”不是存储在细胞核中,而是存储在身体的能量产生线粒体中,是一种新颖而独特的生物标志物,能够预测心脏病发作和心脏猝死的风险发生之前十年或更长时间。在未来,对这一遗传信息的血液检测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预测出危及生命的心脏事件的风险,还能告知决定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或其他药物。

Nat Commun:自噬影响寿命和血管健康的机制被揭示

细胞和机体稳态的维持决定了衰老的进程。在细胞水平,机体平衡部分是通过细胞自噬来维持的。细胞通过该机制能够完成错误折叠蛋白的清除,细胞器的更新,以及降解成分的循环利用。随着细胞的衰老,细胞自噬的能力会逐渐下降。

Circulation:基线舒张压对血压控制强度的影响。

目前,关于在舒张压低(DBP)的患者中,收缩压(SBP)强化降低的潜在益处或风险尚不清楚。近期,一篇发表在杂志Circulation上的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此项收缩期血压干预试验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对9361名高血压老年人进行强度治疗(目标<120 mm Hg))vs. 标准治疗(目标<140 mm Hg)SBP对增加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是CVD事件

GW-ICC2017︱全面解读心律失常治疗之创新

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领域的常见病及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多样性、复杂性及隐匿性常给临床诊治带来不小的难度。近年来,诊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治疗手段的选择和应用都更加合理化和个体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也对临床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在本届GW-ICC 2017的美国华裔心脏协会(CNAHA)@GW-ICC联合论坛上,来自斯坦福大学的Paul J Wang教授就这一热点问题作了精彩的专场解析。下面带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