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2017:RE-CIRCUIT研究: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围手术期不间断使用泰毕全较华法林大出血显著减少

2017-03-21 佚名 中国循环杂志

在2017年ACC年会上公布的RE-CIRCUIT研究让人眼前一亮,该研究结果表明,房颤患者在导管消融围手术期间不间断使用泰毕全(达比加群酯)更为安全,大出血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均显着减少[1]。这一研究结果同时也在《新英格兰杂志》刊登[2]。



在2017年ACC年会上公布的RE-CIRCUIT研究让人眼前一亮,该研究结果表明,房颤患者在导管消融围手术期间不间断使用泰毕全(达比加群酯)更为安全,大出血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均显着减少[1]。这一研究结果同时也在《新英格兰杂志》刊登[2]。

研究显示,使用泰毕全的房颤患者在消融术中和术后2个月内,大出血发生率的绝对风险降低了5.3%。

具体在泰毕全组的患者大出血比例显着降低(1.6% vs 6.9%),相对风险降低了77.2%;此外两组轻微出血比例相似(18.6% vs 16.9%);在血栓栓塞方面,泰毕全组无血栓栓塞病例,华法林组有1例患者出现栓塞。

RE-CIRCUIT研究指导委员会主席、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电生理学实验室和心律失常科主任Hugh Calkins教授表示:“在消融术过程中,房颤患者面临发生卒中和出血等的潜在风险,因此抗凝管理在房颤消融术过程中至关重要。而RE-CIRCUIT研究结果带来了好消息。”

“这再次证明了泰毕全较华法林对患者更安全,”勃林格殷格翰血管治疗领域副总裁Jorg Kreuzer教授说,“泰毕全是目前唯一一种当患者在消融术过程出现并发症时,可根据需要使用逆转剂idarucizumab(Praxbind)立即停止抗凝作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虽然临床或一般不需要使用逆转剂,但有逆转剂可用总归更为安全。”

这项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共纳入104个医疗中心635例行导管消融术的阵发性或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317例患者不间断使用泰毕全(150mg,2次/日),另外318例患者不间断使用华法林。研究者在其3~4个月的治疗中评估两种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治疗结束后随访1周。其中主要终点大出血发生率根据国际血栓栓塞与止血学会(ISTH)所定义。

原始出处:
[2]Calkins H, Willems S, Gerstenfeld EP, et al. Uninterrupted Dabigatran versus Warfarin for Abla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N Engl J Med, March 19, 2017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左心耳封堵器为房颤患者排忧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世界范围内的房颤患者约为3350万人,我国约有800万名房颤患者。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而由房颤引起的卒中通常更为严重,死亡率更高,也更容易复发。 而在非瓣膜性房颤中,90%以上血栓的形成与左心耳有关。在房颤发作时,左心耳中瘀滞的血液极易形成血栓或血块,这些血块进入大脑血管,从而增加了卒中的风险。 不同于我国现有的治疗方案,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预防非瓣膜性房

Heart:房颤患者cTnI 和NT-proBNP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RE-LY试验亚组分析显示,在房颤患者中,与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短暂升高或不升高相比,这两种标志物水平持续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差。重复测定这些心脏标志物水平可改善卒中、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预后。论文5月2日在线发表于《心脏》(heart)杂志。 研究纳入RE-LY试验的2514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组和3个月后采血样测定cTnI和NT-proBNP水平,

JACC:强化抗栓不改善房颤患者预后?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同时伴有心衰和血管疾病的房颤患者中,于维生素K拮抗剂(VKA)治疗基础上添加抗血小板药物未能降低血栓栓塞或冠脉风险,反而会升高出血风险。论文于4月3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此项研究共纳入37464例伴有冠脉疾病或外周动脉疾病等血管疾病的心衰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74.5岁,女性36.3%。将房颤状况分类为泛发、偶发和无房颤。以抗

JACC:地高辛增房颤者死亡风险添新证

一项在新诊断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老年退伍人群中进行的大型队列研究显示,那些接受初始地高辛治疗的患者的3年内死亡风险增加>20%,这种风险增加独立于年龄,性别,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肾功能或β阻滞剂、胺碘酮和华法林的联合应用。相关论文8月1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简称JACC)

ESC 2014:如何在全科实践中识别新发房颤?(PROFIL FA研究)

来自法国的戴维(Jean-Marc Davy)教授在本次ESC年会上作了“在全科医学实践中识别新发房颤的简单认识运动”(PROFIL FA研究)的报告。戴维教授说:“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使心衰风险升高3倍、卒中风险升高5倍;1/4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因是房颤。但是,房颤经常被忽略,确诊较晚。20%的病例是由于发生了卒中后才确诊有房颤。为此,我们发起了一项运动以改进房颤的早期诊断。”

Ann Med:荟萃分析显示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对非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的诊断性良好

目的:CHA2DS2-VASc是伯明翰2009开发的CHADS2评分的延伸。在临床上当考虑房颤患者卒中发生额外的风险时,用此评分进行风险分层。然而,它在非房颤的人口中的作用是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CHADS2 和CHA2DS2-VASc评分系统的准确性。方法:纳入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对非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的风险分层的研究。结果: 在选出的114项研究中,最终选择了六个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