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自发性脑出血后抗血小板治疗与功能结局

2019-09-20 xing.T MedSci原创

由此可见,ICH后的抗血小板治疗似乎是安全的,无论血肿位置如何,都与全因死亡率或功能结局无关。需要随机临床试验来确定ICH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和危害。

观察性数据表明脑出血(ICH)后的抗血小板治疗可减轻血栓栓塞风险,而不会增加复发性ICH的风险。鉴于ICH后抗血小板治疗与功能结局之间关系的数据较缺乏,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通过多中心队列来探究这种关联。

研究人员对来自(1)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ICH登记处(n=1854)、(2)虚拟国际卒中试验档案数据库(n=762)以及(3)耶鲁卒中登记处(n=185)的数据进行了Meta分析。该研究的暴露因素是ICH后的抗血小板治疗,其在建模中为随时间变化的协变量。该研究的主要结局是全因死亡率和主要残疾或死亡的复合事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4-6)。研究人员使用Cox比例回归分析来估计以抗血小板治疗为函数的死亡或不良功能结局风险比,以及通过随机效应荟萃分析汇总研究估计的HR。此外,研究人员进行了血肿部位(脑叶和深部ICH)分层的分析。

研究人员共纳入2801例ICH患者,其中288例(10.3%)在ICH后开始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的中位时间为7至39天。与未开始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相比,ICH后的抗血小板治疗与死亡率(风险比为0.85; 95%CI为0.66-1.09)或死亡或严重残疾(风险比为0.83; 95%CI为0.59-1.16)无关。在血肿部位分层的额外分析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由此可见,ICH后的抗血小板治疗似乎是安全的,无论血肿位置如何,都与全因死亡率或功能结局无关。需要随机临床试验来确定ICH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和危害。 

原始出处:

Santosh B. Murthy.et al.Antiplatelet Therapy Afte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Functional Outcomes.stroke.2019.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STROKEAHA.119.025972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roke: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超急性期血压变异性与患者结局之间的相关性!

由此可见,在发病后第一分钟和第一小时内的超急性脑出血患者的BPV与不良预后存在独立相关性。在院前和急救早期这个易损阶段维持BPV稳定是未来临床试验的潜在治疗靶点。

Neurology:他汀类药物与自发性脑出血的关系

由此可见。该研究证实ICH的风险随着胆固醇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但表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能与ICH风险降低有关。

Neurology: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他汀类药物与出血性水肿

由此可见,入院前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ICH与入院时rPHE降低无关。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控制相对于ICH发作的影像学检查时间,以免受到混淆。

Stroke: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吸烟史与功能结局的关系

由此可见,吸烟史似乎不会对ICH患者的90天功能结局产生有益影响。

Stroke:抗癫痫药物预防自发性脑出血后癫痫发作

由此可见,在自发性脑出血的成年患者中使用抗癫痫药物作为一级预防与长期随访期间改善的神经功能无关。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在癫痫发作和预后不良的高风险患者中预防性使用不同的抗癫痫药物。

Stroke:基底节出血体积>18ml,丘脑>8ml,将是外科手术入排标准?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仍然是最具破坏力的卒中类型,并且治疗措施没有被证明获益。ICH 的临床试验常采用 ICH 出血量的 cutoff 值和出血部位(脑叶 vs 深部)作为治疗措施的纳入标准,因为这时候治疗措施收益可能最大,这种方法已经在缺血性卒中试验中获得了成功。因为其严重性以及病理生理机制相同(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脑小血管病), 最近的临床试验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