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紫杉醇洗脱球囊(DEB)预防支架术后再狭窄

2012-12-10 范伟伟译 Lancet

  德国一项随机,开放标签试验研究表明,对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患者,紫杉醇洗脱球囊(PEB)可避免额外支架置入术的需要,可能是一种有用的治疗方法。研究于2012年12月3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   既往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最好处置方式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评估PEB,紫杉醇洗脱支架(PES),和球囊血管成形术在这些患者中的疗效。   研究于200

  德国一项随机,开放标签试验研究表明,对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患者,紫杉醇洗脱球囊(PEB)可避免额外支架置入术的需要,可能是一种有用的治疗方法。研究于2012年12月3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

  既往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最好处置方式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评估PEB,紫杉醇洗脱支架(PES),和球囊血管成形术在这些患者中的疗效。

  研究于2009年8月3日至2011年10月27日之间在德国的3个中心共纳入402例年龄超过18岁,至少有50%再狭窄的任何limus洗脱支架置入后患者。通过包含一个由计算机生成序列的、不透明的密封信封,患者被随机分配(1:1:1,根据中心分层)接收PEB、PES,或单独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患者和研究者治疗分配上没有实施盲法,但事件和血管造影评估实施盲法。主要终点是随访血管造影在6~8个月内发生的管径狭窄。初步分析采用意向治疗。

  研究招募的402例患者,其中137例(34%)被分配到PEB治疗,131例(33%)被分配到PES治疗,和134例(33%)被分配到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随访血管造影在6~8个月在338例(84%)受试者中进行。对于管径狭窄,PEB不劣于PES[38.0%(SD 21.5)比37.4%(21.8);差异0.6%,其中单侧95%CI 为4.9%;P非劣效性=0.007;非劣效性界值为7%)]。遵从研究方案分析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P非劣效性=0.011)。PEB和PES优于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54.1%25.0);与两者比较P优势<0.0001]。各组之间死亡、心肌梗死或靶病变血栓形成率没有显著差异。

再狭窄相关的拓展阅读:

洗脱支架相关的拓展阅读:


Paclitaxel-eluting balloons, paclitaxel-eluting stents, and balloon angi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restenosis after implantation of a drug-eluting stent (ISAR-DESIRE 3): a randomised, open-label trial

Background

The best way to manage restenosis in patients who have previously received a drug-eluting stent is unknown. We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paclitaxel-eluting balloons (PEB), paclitaxel-eluting stents (PES), and balloon angioplasty in these patients.

Methods

In this randomised, open-label trial, we enrolled patients older than 18 years with restenosis of at least 50% after implantation of any limus-eluting stent at three centres in Germany between Aug 3, 2009, and Oct 27, 2011.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1:1:1; stratified according to centre) to receive PEB, PES, or balloon angioplasty alone by means of sealed, opaque envelopes containing a computer-generated sequence. Patients and investigators were not masked to treatment allocation, but events and angiograms were assessed by individuals who were masked.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diameter stenosis at follow-up angiography at 6—8 months. Primary analysis was done by intention to treat. This trial is registered with ClinicalTrials.gov, number NCT00987324.

Findings

We enrolled 402 patients, of whom 137 (34%) were assigned to PEB, 131 (33%) to PES, and 134 (33%) to balloon angioplasty. Follow-up angiography at 6-8 months was available for 338 (84%) patients. PEB was non-inferior to PES in terms of diameter stenosis (38·0% [SD 21·5] vs 37·4% [21·8]; difference 0·6%, one-sided 95% CI 4·9%; pnon-inferiority=0·007; non-inferiority margin of 7%). 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in per-protocol analysis (pnon-inferiority=0·011). PEB and PES were superior to balloon angioplasty alone (54·1% [25·0]; psuperiority<0·0001 for both comparisons). Frequency of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target lesion thrombosi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groups.

Interpretation

By obviating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stent implantation, PEB could be a usefu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restenosis after implantation of a drug-eluting stent 

{nextpage}

小知识:药物洗脱球囊

     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里程碑式的飞跃。1977年,人类第一次使用球囊扩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此为第一个里程碑,从此心血管介入技术开始发展起来。虽然球囊扩张可以消除冠脉狭窄,但由于发生新的血管斑块破裂,靶血管术后3~6个月再狭窄率高达30%~50%。血管管壁的弹性回缩、内膜过度增生及管壁内膜撕裂均可促发血管再狭窄。随后,裸金属支架于1986年问世,它的问世是第二个里程碑,金属裸支架除不仅可以消除即刻血管狭窄,同时还可通过修复内膜撕裂以降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了急性再闭塞的发生率,但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仍高达30%。2001年药物洗脱支架(DES, drug-eluting stent)问世,使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降至3%以下,称为第三个里程碑。

尽管如此,目前仍有几个问题困扰着世界上所有的心血管介入医师。

     一是支架内再狭窄。虽然DES的再狭窄率已经降至3%以下,但由于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的绝对数量相当可观。而一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目前还没有理想的对策。继续置入支架,还是单纯球囊扩张?RESEARCH研究显示,药物支架内再狭窄后再次植入药物支架发生再狭窄的概率为43%。 同时由于支架内套支架,使得血管内皮修复几乎不可能,大大增加了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单纯普通球囊扩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既往研究表明其再狭窄的发生率 较再次支架植入更高。虽然有研究显示,近距离放射治疗能够显著预防再次行血管成形术治疗,但技术要求和昂贵的设备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

     二是支架内血栓。目前的DES是以支架钢梁上的聚合物为载体来运载并释放药物的,当药物释放完毕后,支架及其上的聚合物仍将长期存在于血管壁上,刺激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内皮修复,导致血栓风险大大增加。而且由于支架钢梁仅仅覆盖了靶病变大约20%的管腔面积,仍有80%的靶病变未被支架钢梁覆盖,必然导致管壁药物分布不均,被支架钢梁覆盖的区域药物浓度过高,往往导致内皮覆盖不全,诱发血栓形成。而支架钢梁之间的中心区域药物浓度则不足,不能充分抑制内膜增生,容易导致再狭窄。

     三是小血管病变。DES与金属裸支架比较可显著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率。然而,对于冠脉血管直径≤2.8mm的血管而言,即使应用DES再狭窄率仍高达31%。由此可见即使进入了药物涂层支架时代,小血管病变仍是治疗的难点。

     四是分叉病变。目前针对分叉病变的介入技术包括单支架术、SKS技术、T支架术、Crush支架术、Cullotte支架术等,这些分叉病变技术对主支血管效果尚可,但边支血管的长期效果仍不理想,仍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策略。

     药物洗脱球囊(DEB, drug-eluting balloon)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DEB可将药物均匀的输送至全部靶血管的管壁,在球囊与血管壁发生不超过30S的短暂接触后,其所释放的药物可以抑制血管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降低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同时DEB无聚合物载体,没有DES中的聚合物载体对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DEB与DES一样,都源于以导管为基础的局部药物输送装置,通过携带药物抑制内膜增生。DEB是基于两个理论:(1)脂溶性紫杉醇或西罗莫司能迅速被血管组织摄取,抗增殖药物的持续释放对抑制再狭窄的炎性反应进程来说并非必要;(2)药物短期暴露即可明显阻断早期的增生启动因子。

     心脏介入专家以及医疗器械商对DEB的关注经过了多年的变化,对其早期研发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在最初几年,几乎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不管是医生还是医疗器械商都不相信,短时间的球囊膨胀与持久支架植入的作用相似。大多数人认为,由于膨胀时间过短,药物涂层球囊不能减少再狭窄,而仍对DES寄予厚望。但最近几年有关DEB的系列研究正在逐渐打消人们的疑虑。

     2004年,德国学者Scheller等在《Circulation》杂志首先发表了DEB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该研究显示与普通球囊相比,紫杉醇涂层球囊与血管壁接触1 min,可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新生内膜面积减少63%),并且支架内皮化完整保留,没有1例发生支架内血栓。紧接着在2006年,Scheller等又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发表了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研究(PACCOCATHISR I)结果,该研究通过对56例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分别给于普通球囊和紫杉醇涂层球囊(3 μg/mm2)进行治疗,结果显示,6个月随访时紫杉醇涂层球囊组的晚期管腔丢失为(0.03±0.48) mm,显著低于普通球囊的(0.74±0.86) mm(P=0.002);普通球囊组有10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43%),而DEB组仅有1例发生(5%);12个月的主要心脏事件(MACE)在普通球囊组为31%,而DEB组为4%(P=0.01),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普通球囊组中有6例需要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

     在2006年美国心脏学会科学大会以及2007年经导管心血管介入治疗大会(TCT)上又发布了PACCOCATHISR II研究结果。PACCOCATHISR II入选的再狭窄病变血管直径在2.5~3.5 mm,长度<30 mm,管腔直径狭窄>70%,对PACCOCATHISR I和II随访2年的混合分析显示:6个月随访时紫杉醇涂层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的晚期管腔丢失分别为(0.1±0.5) mm和(0.8±0.8) mm(P<0.01);再狭窄率分别为6%和49%;MACE在普通球囊组为46%,而DEB组为11%,并且在2年随访期间未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DEB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DEB治疗小血管病变的前瞻性PEPCADI研究共入选了120例患者,其中DEB治疗组82例,DEB加裸支架组32例,6例患者因DEB未能通过病变而需要传统球囊成形术+DES植入术。病变血管直径在2.25~2.8 mm,长度<22 mm,管腔直径狭窄>70%,计划随访3年,主要终点为6个月时的管腔丢失,次要终点主要是6个月的再狭窄发生率,1~3年的MACE。其中单纯DEB组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5 mg/日)1个月,而DEB加裸支架组术后服用氯吡格雷3个月。随访定量冠脉造影显示,DEB组和紫杉醇涂层球囊加裸支架组比,晚期管腔丢失分别为(0.18±0.38) mm和(0.67±0.67) mm(P<0.01);再狭窄率分别为5.5%和40%;MACE事件分别为6.1%和33.3%,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4.9%和30%。

     PEPCAD-II随机对照研究共入选了126名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比较了DEB和普通球囊+Taxus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入选标准为病变血管直径在2.5~3.5 mm,病变长度<22 mm,管腔狭窄>70%的再狭窄患者,主要终点为6个月时的管腔丢失,次要终点主要是6个月的再狭窄发生率,1~3年的MACE;其中DEB治疗组入选66例,60例入选普通球囊+Taxus支架组,手术即刻造影结果显示普通球囊+Taxus支架组要优于DEB,残余狭窄分别为(19±10)%和(11±8)%;而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植入Taxus支架组1例因为支架内血栓而再发心肌梗死,单纯DEB组无心肌梗死发生,晚期管腔丢失分别为(0.39±0.63)mm和(0.18±0.41)mm;再狭窄率分别为20.4%和6.7%;MACE事件分别为18%和4.7%(P<0.02), 12个月的MACE事件分别为19%和7.7%(P<0.05)。这项结果表明,对于支架内再狭窄,DEB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可能优于目前广泛采用的普通球囊扩张后植入药物支架。

     2009年《Circulation》再次发表了比较DEB和紫杉醇洗脱支架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131例再狭窄患者随机分配到DEB组和DES组,主要研究终点指标为晚期管腔丢失,6个月时DEB组晚期管腔丢失(0.17±0.42)mm,紫杉醇洗脱支架(0.38±0.61)mm(P=0.03), 再狭窄发生率球囊组7% vs 支架组20%,研究得出DEB至少和药物洗脱支架的疗效相当。

     PEPCAD Ⅲ试验是在欧洲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对比研究,共入选了637位患者。其目的是比较Coroflex@DEBlue(贝朗公司SequentPlease药物球囊覆盖裸支架Coroflex Blue)与Cypher支架治疗原发冠状动脉狭窄的疗效。主要入选标准包括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排除标准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闭塞ISR和分叉或未治疗的主要分支病变。主要终点为9个月造影随访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二者分别为0.41 mm和0.16 mm。尽管该研究结果未达到预期,但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在Coroflex@DEBIue组与Cypher组分别为0.20 mm和0.11mm(P=0.06)。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在Coroflex@DEBIue组与Cypher组分别为10.5%和4.7%。支架血栓发生率在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新近的DEBIUT研究是用于观察DEB治疗分叉病变疗效的注册研究项目,病变处理方式采用“必要T支架”策略,首先主支和边支血管内分别放入导丝,普通球囊低压预扩张后,DEB分别扩张主支和边支血管病变,后主支血管内植入金属裸支架,然后对吻扩张。4个月的随访结果无再狭窄和晚期血栓事件。此次研究结果让我们看到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新希望。

     上述系列研究使我们期待DEB可以在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和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心血管介入发展史中,DEB是继DES之后又一个里程碑性的突破,从而导致介入治疗策略的发展,还是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技术革新,还需要多中心、大型、随机化的临床研究加以进一步的证实。
{nextpage}
药物洗脱球囊研究进展
   张宇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参加心内科临床工作17年,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诊治,有丰富的冠心病患者急救、监护经验;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参与编纂相关内容书籍10余部。

    药物洗脱球囊 (DEB)因其既能将抑制再狭窄的药物输送释放至治疗段血管,同时又没有金属置入物而减少了DAPT的特点,自其诞生就受到了广泛关注。而目前DEB 正不断努力扩大其在临床介入诊治过程中的用途和适应证。此次在旧金山召开的TCT2011 会议上多家医疗器械公司推出了数个新型DEB;同时会议中公布了多个有关DEB 的临床试验,这些临床试验就其在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使用做了进一步的验证,并对于DEB 在其他病变的使用做了尝试和评价。DEB 仍然延续了其被各国介入医师高度关注的势头。

    一、DES 再狭窄

    DES 大幅度的降低了PCI 术后的再狭窄,使之成为近十年来最广泛应用的介入治疗器械,在我国DES 的使用率更是高达PCI 患者的90% 以上。但是,随着DES 的大量使用和时间的不断延长,DES 内再狭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DEB 随着PACOCATH、PACOCAD ISR 等研究的公布在ISR 的治疗中已占据了相当的地位,并且成为2010ESC 指南的IIa 类证据级别,B 类使用建议。本次TCT2011 大会上公布的European PEPPER FIM Trial、PACOCAD-DES Trial 均是有关DES-ISR 的研究。

    PACOCAD-DES 研究是一个多中心、随机单盲前瞻性研究,该研究对比了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 (SeQuent Please, B.Braun)与单纯球囊扩张对治疗DES 再狭窄病变的效果。试验入选了110 例DES 再狭窄患者,按2:1 比例入组 (DEB 72例,POBA 38 例),6 个月造影随访,临床随访12 个月。主要终点为6 个月靶病变晚期管腔丢失 (LLL)。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再狭窄、最小管腔直径、靶血管再血管化治疗、心肌梗死以及死亡等。结果显示主要终点LLL 6 个月DEB 组明显优于POBA 组(0.43±0.61vs. 1.13±0.77)。

    造影随访的病变内及节段内MLD 和DS,DEB 组都明显优于POBA 组(<0.001)。临床随访靶血管重建DEB 组优于POBA 组,MACE 事件DEB 组较POBA 组也有优势(P<0.001)。研究者Dr. Harald Rittger总结说:DEB 在该研究中显示出了DES-ISR 的显著优势,明显降低了LLL、病变内和节段内再狭窄、以及MACE 事件的发生。

    汇集了欧洲9 个中心的PEPPER FIM 研究此次公布了其随访12 个月的结果。与PACOCAD 试验不等同的是该研究使用的是通过丁酰柠檬酸三正己酯 (BTHC)辅料释放紫杉醇球囊治疗DES 或裸金属支架 (BMS)的ISR(BMS 43 例,占53%;DES 38 例,占47%)。入选的81 例患者均先采用了普通无涂层球囊预扩张后,进行PanteraLuxTM  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的治疗。临床随访12 个月,6 个月时行血管造影随访。主要观察终点是6 个月的晚期管腔丢失,次要观察终点是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包括1、6 和12 个月随访时复合心源性猝死、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和临床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 (TVR)的发生率。6 个月时,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为(0.07±0.31)mm,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7.8%     (1 例围术期心肌梗死,1 例临床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和4 例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12 个月随访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1.7%,由3 例额外出现的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引起。此结果证明了在BMS-ISR 和DES-ISR 患者的混合人群中,通过BTHC 辅料释放紫杉醇的新型药物洗脱球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直接PCI

    在BMS 和DES 大行其道的年代,对于直接PCI  (PPCI)的STEMI 患者应用DEB 治疗无疑是一个大胆而有创意的想法。TCT2011 会议期间有两个研究(PAPPA 研究和DEB-AMI 研究)公布了其在直接PCI 中使用DEB 的研究结果。两个试验均是在对POBA、BMS 以及DES 的优劣势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后引出了DEB 在PPCI 患者可能的优势。

    PAPPA 研究目的在于观察DEB 在PPCI 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PAPPA 研究入选患者100 例,治疗策略为应用紫杉醇药物球囊,必要时 (出现明显的弹性回缩和夹层)使用BMS;高风险患者应用比伐卢定。主要研究终点为一个月内的MACE事件。作为DEB 在PPCI 的首个研究,100 例患者96 例终获TIMI 3 级血流,96 例使用血栓抽吸装置;bail-out 置入BMS 41例;一个月内的MACE 事件3 例。

    与PAPPA 研究相比DEB-AMI 研究试验的设计更为严谨和复杂。DEB-AMI 研究按1:1:1 的比例将149 例患者分入DEB+BMS (n=50)、BMS (n=50)、DES (n=49)三组。DEB (DIOR (TM)-II)与DES 药物均为紫杉醇。6 个月进行造影随访,同时进行OCT 检查并行乙酰胆碱药物试验检测内皮功能。主要终点为6 个月LLL。次要终点为6 个月OCT 所见的支架贴壁不良、乙酰胆碱内皮功能检测以及临床事件。结果显示手术过程中DEB 组明显较BMS 组少行预扩张,而造影剂、透视时间及操作时间DEB 和BMS 均无差异。主要终点DEB 组与BMS 组6 个月LLL 没有显著性差异 (0.64±0.56 vs.0.78±0.59, P= 0.25)。临床随访MACE 事件没有显著差异(20.0% vs. 23.5%,P= 0.67)。OCT 结果显示内膜增生DEB 组与BMS 组无显著差异,但两组均明显差于DES 组。内膜覆盖率DEB 组和BMS 组均优于DES 组,而DEB 组与BMS 组之间并无差异。OCT 所见的支架贴壁不良三组间均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研究的结果并没有证实DEB 较BMS 降低50%LLL 的试验假设,仅仅认为PPCI 使用DEB 是可行的。研究者在讨论部分还着重提出了与本研究相关的三个问题:(1)是否预扩张影响了DEB 组患者的结果,预扩张可以明显降低DEB 组患者的LLL( P=0.04)。(2)不同的研究中心间存在着比较大的TLR 和MACE 差异,同时DEB 组患者非临床驱动的TLR 明显多于BMS 组。(3)经研究者分析术者使用药物球囊的熟练程度也呈现出影响LLL 的趋势。最终研究者提出PPCI 使用DEB 需要有经验的术者操作;进一步的研究有待证实充分预扩张后使用DEB 可能会改善其临床和造影随访结果。

    三、分叉病变

    分叉病变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介入治疗的热点和难点。DEB 在分叉病变术中使用的目的无疑在于减少支架负荷,减少MB 和SB 的TLR。DEB 既可以将药物送至病变部位,同时没有永久置入物的存在,理论上推测有可能成为治疗分叉病变的有利器械。以往也有研究证实其可行性,但是并没有得出优于 DES 的结果。DEBIUT 研究在TCT2011上公布了研究18 个月随访的结果。DEBIUT 研究入选了117例患者,均在预扩张后按1:1:1 分入DEB(DEB+BMS)组、 BMS 组、DES 组,每组治疗均采用主支支架,边支bail-out支架,最终对吻扩张的治疗策略,其中DEB 组于置入支架前主支、边支分别用DEB 顺序扩张。DEB 和DES 药物均为紫杉醇,DES 和BMS 支架平台均为LiberteTM。首要终点为6 个月造影的LLL。次要终点为支架内及节段内再狭窄和MACE 发生率。6 个月造影随访无论是主支支架内还是节段内LLL在DEB 组与BMS 组间都没有显著差异。DEB 和BMS两组累积MACE 无明显差异 (25% vs. 32.4%, P= 0.47)。这样的结果与既往的研究类似;研究者分析认为DEB 药物释放不足是可能的原因,未来高剂量的紫杉醇涂层球囊,以及新型的药物(比如zotarolimus)涂层的球囊可能会改善目前的结果。

    四、Denovo 病变

    虽然以往的DEB 研究在Denovo 病变均没有得出有利于DEB 的结果,但是采用新技术涂层的紫杉醇药物球囊并没有放弃在Denovo 病变的尝试。Dr. Francesco Liistro 应用ElutaxTM  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结合钴铬合金支架PokineticTM治疗Denovo 病变 (n=59),对照组使用DES 为XienceVTM(n=66)。主要终点设为9 个月造影再狭窄,次要终点为1~3 年的MACE、ARC 定义的支架内血栓以及OCT 明确的支架内皮化程度。无论是MACE 还是TLR、TVR、LLL 乃至支架内、节段内再狭窄DES 组均明显优于DEB+BMS 组。这一结果再次重复了PACOCADIII 研究的结果,证实了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并不能在Denovo 病变上达到或不次于DES 的疗效。

    五、正在研究中的DEB 

    在DEB 诞生之初,之所以选择紫杉醇而没有选择雷帕霉素是由于紫杉醇的单次接触后血管壁对其的摄取及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雷帕霉素。此次TCT 会议上Dr. RenuVirmani 展示了其利用纳米技术涂层的雷帕霉素药物洗脱球囊Magic Touch。其将雷帕霉素封装于脂质纳米颗粒内,改变了药物在球囊表面的排列结构形式,提高了45 秒单次接触后血管壁对雷帕霉素的摄取。研究展示了动物实验中应用此球囊的雷帕霉素在血管壁表面及血管壁内不同时间段的分布 (图1、2、3),证实了该球囊可以有效的释放雷帕霉素于需要治疗的血管段。新药物涂层技术的成功,为DEB 取得更好的临床结果提供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总结TCT2011 有关DEB 的研究与资讯,DEB 的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方面,无论是治疗BMS还是DES 再狭窄,DEB 均得到了认可。在其他病变,如分叉、Denovo 病变中的使用目前看来还不如DES,高剂量紫杉醇DEB 和新药物涂层的球囊正在研究中。       
        

    图1 术后1小时,延长轴观察( A、B)30%~35%的治疗段血管壁药物覆盖,横断面观察尚未渗入内膜下,横断面观察(C )60%~70%的表面有药物覆盖,药物尚未渗入内膜下。

      

   图2 术后3天,延长轴观察(A、B )10%~15%的治疗段血管壁仍有药物覆盖,横断面观察(C )30%~40%的表面有药物覆盖,药物渗入内膜下10~30微米。

       

 图3 术后7天,延长轴观察(A、B )小于10%的治疗段血管壁仍有药物覆盖,横断面观察(C )30%~40%的表面有药物覆盖,药物渗入内膜下10~40微米。

作者:范伟伟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