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麻醉典型病例:肝母细胞瘤手术

2017-05-02 张建敏 《小儿手术麻醉典型病例精选》

一般情况患儿,男,1岁2个月,体重13kg。患儿于入院前3个月因食欲缺乏至当地医院就诊,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B超和CT),考虑为肝脏肿瘤。我院门诊B超提示肝母细胞瘤,大小约为12.1cm×9.3cm×13.6cm,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结果为1 422 100ng/ml,临床诊断为肝母细胞瘤。予长春新碱1mg 1天,氟尿嘧啶15mg 5天,顺铂10mg 5


一般情况

患儿,男,1岁2个月,体重13kg。患儿于入院前3个月因食欲缺乏至当地医院就诊,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B超和CT),考虑为肝脏肿瘤。我院门诊B超提示肝母细胞瘤,大小约为12.1cm×9.3cm×13.6cm,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结果为1 422 100ng/ml,临床诊断为肝母细胞瘤。予长春新碱1mg 1天,氟尿嘧啶15mg 5天,顺铂10mg 5天化疗,待4个疗程后进行评价,B超及CT结果均提示瘤体缩小,大小约为5.1cm× 5.3cm×5.8cm,AFP结果为68.65ng/ml。为行手术治疗收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一般状态可,口唇、面色无苍白,皮肤弹性好,皮下脂肪饱满。腹外形膨隆,未及明确肿物,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 次/分。血生化:总蛋白(TP)52.9g/L,谷草转氨酶(AST)640.0U/L,谷丙转氨酶(ALT)451.0U/L,CK 556.0U/L,乳酸脱氢酶(LDH)434.0U/L。余化验检查大致正常。予常规术前检查,除外手术禁忌,备血,做好术前准备,于入院后第二天行手术。

麻醉过程

术前于病房行胃肠减压,入室常规监护后行麻醉诱导,静脉给予阿托品0.1mg,甲强龙10mg,芬太尼25μg,丙泊酚40mg,罗库溴铵10mg,待睫毛反射消失,托下颌无体动时,置入带囊4.0mm(ID)气管导管,插管深度12cm,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后固定气管导管,氧流量设为2L/min。机械通气设置VT 120ml,RR 22次/分,控制PETCO2在35~45mmHg范围内,I∶E= 1∶1.5。另予静脉泵入丙泊酚8mg/(kg/h)及瑞芬太尼0.3μg/(kg?min),维持麻醉深度。后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术中持续监测BP变化,指导麻醉深度控制及输血输液。开放颈外静脉通路,以备术中快速大量输液需要。手术时间共6小时,麻醉时间7小时,出血10ml,术中补充病房带入液20ml,复方乳酸山梨醇溶液700ml,羟乙基淀粉溶液150m l。共进行动脉血气检查(arterial blood gases,ABGs)2次,Hb术毕时测大于8g/L,故未给予输血治疗,使用5% NaHCO3溶液25ml,纠正酸中毒。术毕前15分钟停止丙泊酚泵入,降低瑞芬太尼输注速度为0.1μg/(kg?h)于皮内缝合结束后停止。约5分钟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吸痰时存在呛咳反射,待VT达到100ml,RR到达25次/分时,脱氧3分钟,观察SpO2可维持在98%。后充分吸氧、吸除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拔除气管导管。患儿睁眼,有自主体动,哭声有力,SpO2维持好,送入PACU。患儿在恢复室中停留大约30分钟,神志清,言语清晰,镇静评分合格,安返病房。术后第二天访视患儿,一般情况可,体温最高37.3℃,生命体征平稳,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已排气、排便。术后对症支持治疗,患儿恢复良好,第7天出院。

作者:张建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上海儿科专家首次开展“ALPPS手术”肝母细胞瘤患儿获救治

一位年仅2岁11个月的患儿不幸罹患肝母细胞瘤,因肿瘤巨大若进行传统肝脏手术治疗,剩余肝脏不足以支撑身体所需,一定程度上等于被判了“死刑”,日前,上海儿科医院外科团队给患儿实施“ALPPS手术”。目前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肝功能代偿良好。

JAMA Pediatr:儿童急性阑尾炎使用抗生素治疗好还是阑尾切除术好?

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无并发症的阑尾炎对成年患者是有效的,但其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仍有争议。近期,一项旨在比较抗生素治疗与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急性无并发症尾炎的安全性和疗效的研究发表在杂志JAMA Pediatr上。此项研究检索了2016年4月17日前Pub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以及Cochrane对照试验的随机临床试验。搜索仅限于以英文发表的研究。搜索词包括阑

SCI REP: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获益

食管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预后差死亡率高。手术对于可切除的食管癌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对于食管腺癌。食管切除术后高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高复发率使得人们逐渐关注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如同时放化疗合并或不合并手术治疗。对于食管癌最适宜的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

中国留学生在美遭遇天价手术:收到1100多万元账单

据《北美留学生日报》报道,一位“裸险”女留学生美国看一次病,竟然收到170万美元账单

Cancer Treat Rev:手术将不再是早期肺癌治疗的**选择

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tereotacticBodyRadiationTherapy,SBRT)是利用高度精准的放疗技术,将根治性的高放疗剂量通过外照射方式聚焦到肿瘤部位,达到消灭根治肿瘤的目的。SBRT为不可手术的早期患者提供了机会,已有的数据已经证明SBRT治疗早期肺癌效果好、副作用小,不仅可用来治疗不可手术的患者,目前正在向可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中推广,大有替代手术之势。近期Cancer Tre

Ann Surg:陈海泉教授团队:确认食管鳞癌手术的更佳方式

目前在中国,经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已获得了广泛采用,但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仍存在争议。虽然中国抗癌协会早于数年前即已推荐右胸入路手术,但在临床实践中,约70%的患者仍接受了左胸入路手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陈海泉教授展开了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探究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经左胸入路或右胸入路手术后的生存差异。该研究结果于4月26日在线发表在Ann Su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