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 2013:“虚拟现实手”可帮助卒中幸存者恢复手部功能

2013-11-18 佚名 国际循环

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发布的一项小型研究发现,由卒中幸存者思想所控制的“虚拟现实手”能帮助其恢复使用手臂。 研究者明尼苏达大学Alexander Doud介绍,采用脑-计算机接口可为存在身体障碍无法移动的患者创建一种练习有助于恢复手臂应用的心理意象环境。这种技术能确定患者能否以更好的方式激活大脑中相关区域以促进其恢复。康复过程中,通常治疗师会按所需方

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发布的一项小型研究发现,由卒中幸存者思想所控制的“虚拟现实手”能帮助其恢复使用手臂。

研究者明尼苏达大学Alexander Doud介绍,采用脑-计算机接口可为存在身体障碍无法移动的患者创建一种练习有助于恢复手臂应用的心理意象环境。这种技术能确定患者能否以更好的方式激活大脑中相关区域以促进其恢复。康复过程中,通常治疗师会按所需方向移动患者手臂并同时让患者想象是他们自己在运动,逐渐让患者控制其双手。

研究者在6例伴手臂运动受损的卒中幸存者中测试了该虚拟系统的疗效,采用3D眼镜让患者观察刺激产生正在移动自己手臂的错觉。患者应用虚拟手接触水或茶杯时其准确性高达81%,且仅在应用3次为期2小时的训练后即可改善其技能。这种系统能用于练习多种所需的运动(如拿牙刷或打开罐子等),更具特异性后将提高患者积极性。

该研究提示,这种系统能鼓励患者练习卒中所损伤的大脑相关区域,有望成为一种患者能负担得起的康复工具,可与其他常用卒中康复治疗联用。但鉴于该研究样本量较小,其结果亟需在更多样化卒中人群中验证。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roke:中国西北地区为我国“卒中带”

《卒中》杂志的一项中国研究表明,卒中高发带(Stroke Belt)存在于中国西、北部9省区,高血压和超重的人群患病率较高至少为其部分原因,因此对卒中高发带人群进行降压和减重可能减少我国卒中危险和发生率。 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发现美国东南部地区卒中的死亡率较高,称之为“卒中带”。在中国,卒中已成为各类疾病中死亡数最高的疾病。来自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即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徐格林等教授研

2013年中国卒中临床研究汇萃

近年来,我国学者发表于世界著名杂志的卒中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值此世界卒中日来到之际,小编特回顾了2013年以来发表的重要的中国学者研究,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一下这些学者的风采吧。   NO1.王拥军:CHANCE研究表明卒中患者短期双抗治疗可获益 今年最受瞩目的无疑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院长领衔进行的CHANCE(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

Stroke:t-PA应用时间对卒中患者转归影响不显著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与起病后3小时内接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无证据显示3~4.5小时接受治疗者出现风险升高和转归恶化。论文于10月3日在线发表于《卒中》(stroke)。 此项研究从18个卒中中心纳入了接受静脉t-PA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起病至治疗时间(≤3和3~4.5小时)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就年龄、卒中和糖尿病病史、口服

Neurology:首次卒中急性期疲劳预示未来18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更差

近期Neurology杂志一项研究表明急性期疲劳是卒中患者长期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强调,对急性期疲劳的诊疗可改善卒中幸存者的身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该研究旨在明确卒中后急性期疲劳是否能预测18个月后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长期预后。其对首次卒中(急性期)患者(96例,平均年龄67.8岁)入院2周内及18个月后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疲劳严重程度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II 。使用SF-36(

日本研究发现女性饮酒增脑卒中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9月25日宣布,大规模调查发现,与偶尔饮酒的女性相比,每天饮酒量超过1瓶啤酒的女性,患脑卒中(俗称“脑中风”)的风险是前者的1.5至2倍。 此前有调查显示,大量饮酒会提高男性患脑卒中的风险。这是日本国内首次以女性为对象进行的有关调查。 日本大阪大学和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组以日本国内约4.7万名40至69岁的健康女性为对象,平均跟踪调查了1

Stroke:脑微出血或可作为卒中后抑郁的预测指标

脑微出血(CMBs)常见于卒中幸存者和社区居住的老年人,脑微出血预测卒中后抑郁(PSD)的结果的临床意义仍然未知,针对这种情况,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精神卫生系的邓伟光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10月31日的Stroke杂志上。这项研究目的在于评估脑微出血与卒中后抑郁1年结果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脑叶部脑微出血也许会影响卒中后抑郁的结果。 这项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