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etw Open:女性生殖因素和子宫内膜癌风险

2023-09-26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这项对个体参与者数据进行的大型汇总研究发现,初潮较晚、绝经较早和分娩次数较多与子宫内膜癌风险较低显著相关。

子宫内膜癌是全球女性第六大最常见癌症,在2020年占新发癌症病例的2%,占死亡病例的1%。年龄标准化的发病率(100000)在北美为21.1,在东亚为8.2。除地区差异外,发病率因种族而异。根据美国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项目(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Program),非西班牙语裔白种人的发病率为28.0,亚洲和太平洋岛民的发病率为22.6 。虽然之前的研究在美国和欧洲对生殖因素和子宫内膜癌风险进行了前瞻性研究,但来自亚洲国家的这方面研究有限。因此,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汇集了亚洲队列联盟(ACC)的13项亚洲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以大样本量调查生殖因素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关联。

该队列研究使用了亚洲队列联盟(asian cohort Consortium)1963年-2014年进行的13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汇总个体数据。参与者为亚洲女性,对每个队列的生殖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主要结局是子宫内膜癌发病时间。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数据分析于20199月至20234月进行。

结果显示,在16.5(6.4)年的平均(SD)随访期间,在332625名女性(平均[SD]年龄,54.3[10.4])中共检出1005例子宫内膜癌病例。分娩次数增加与子宫内膜癌风险降低相关,且呈剂量-反应关系(≥5次分娩vs未经产[参考]:HR, 0.37;95% ci: 0.26 ~ 0.53; 趋势P< .001)。与初潮年龄< 13岁相比,初潮年龄≥17岁的HR0.64 (95% CI, 0.48 ~ 0.86; 趋势P< .001)。与绝经年龄最年轻的年龄组(<45)相比,绝经较晚(年龄≥55)HR2.84 (95% CI, 1.78 ~ 4.55; 趋势P< .001)。首次分娩时的年龄、激素治疗和母乳喂养与子宫内膜癌风险无关。

总的来说,这项对个体参与者数据进行的大型汇总研究发现,初潮较晚、绝经较早和分娩次数较多与子宫内膜癌风险较低显著相关。这些来自亚洲前瞻性研究的令人信服的结果,为生殖因素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关联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

原文来源:

Katagiri R, Iwasaki M, Abe SK, et al. Reproductive Factors and Endometrial Cancer Risk Among Women. JAMA Netw Open. 2023;6(9):e2332296.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3229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癌2009年FIGO分期

子宫内膜癌2009年FIGO分期

ASCO 2023 每日速递:“双艾”组合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Ⅱ期研究结果公布!

(“双艾”组合)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研究(CAP 04研究)Ⅱ期研究结果

NEJM:帕博利珠单抗加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

该研究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加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独化疗相比,在标准化疗中添加帕博利珠单抗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Nat Rev Clin Oncol:在化疗中添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延长子宫内膜癌的生存期

该研究旨在评估在化疗中添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长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无论MMR状态如何,在紫杉醇-卡铂的基础上添加ICIs可能成为原发性和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症患者的新护理标准。

指南解读:宫颈癌+子宫内膜癌NCCN指南(2023.V1):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成为子宫内膜癌一线首选方案!(附幻灯下载)

目前两版指南均已更新至2023.V1,与上一版2022.V1相比有较多更新,本文将对药物治疗相关更新内容进行解读,供各位医学同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