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第五次修订版)》发布

2017-06-30 佚名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侵袭性真菌病(IFD)是一种诊断较为困难的疾病,同时也是影响血液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合并症,对其进行规范合理的防治十分重要。自2005年《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首次发布以来,曾先后于2007、2010、2013年进行了修订。2017年,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再次对指南进行更新,此版的最大特点是根据中国血液病患者的研究数据对该指南内容做了相应推荐。

侵袭性真菌病(IFD)是一种诊断较为困难的疾病,同时也是影响血液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合并症,对其进行规范合理的防治十分重要。自2005年《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首次发布以来,曾先后于2007、2010、2013年进行了修订。2017年,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再次对指南进行更新,此版的最大特点是根据中国血液病患者的研究数据对该指南内容做了相应推荐。

本版诊治原则结合我国在恶性血液病IFD流行病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在诊断体系中保留了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并沿用未确定的诊断分层;治疗方面则按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及目标治疗的策略进行分层和修订。

预防治疗

(1)初级预防:指具有IFD高危因素的患者,出现临床感染症状前预先应用抗真菌药物预防IFD的发生。
(2)再次预防指对既往具有确诊或临床诊断IFD病史的患者,在IFD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后再次接受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时,给予既往IFD治疗有效的抗真菌药物,以预防IFD的再次发生。

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

经验治疗以持续粒细胞缺乏发热且广谱抗菌药物治疗4~7d无效作为启动治疗的主要标准,推荐用于IFD高危患者。诊断驱动治疗是指患者在无临床感染症状或出现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合并IFD临床影像学标志(肺部影像学检查提示IFD相关影像学改变)和微生物学标志(如GM/G试验阳性),且尚未达到确诊或临床诊断IFD时给予的抗真菌治疗。

目标治疗

是指患者达到临床诊断或确诊IFD标准时进行的抗真菌治疗。由于感染病原菌较明确,可依据真菌种类、药物抗菌谱、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原始出处:
胡炯,未确定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解读.中华内科杂志, 2017,56(06): 395-397. 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7.06.002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7)
#插入话题
  1. 2017-07-13 189****7206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2. 2017-07-10 189****7206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3. 2017-07-08 184****9840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4. 2017-07-06 130****4638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5. 2017-07-03 130****4638

    学习了受益匪浅

    0

相关资讯

中国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斩获国际医学大奖

24日,中国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就荣获2016年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IBMTR)杰出服务贡献奖召开新闻发布会。据悉,他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此奖项的中国专家。 据介绍,1964年,陆道培完成亚洲第一例骨髓移植术,他采用双胞胎姐妹的骨髓,成功救治一位22岁身患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1981年,陆道培完成中国首例异基因半相合骨髓移植。美国CIBMTR执行委员会主席Dr.PaulJ.

张同存教授:血液病中CAR-T的治疗研究

CAR-T又称为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疗法,以其独特的抗肿瘤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生物科技竞争的热点。

2016版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上)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因此成为药物损伤的主要器官之一。据WHO统计,药物性肝损伤(DILI)已经上升为全球肝病死亡原因的第5位。DILI的发生率为1.4%~ 8.1%。对于血液病患者,特别是血液肿瘤患者,治疗中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和其他的基础药物是导致血液病患者DILI的主要原因。由于新药的不断出现和对DILI认识的进展,由《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再次组织国内血液学领域专家,反复讨论后形成了2

儿童恶性血液病脐带血移植专家共识

1989年世界第1例脐带血移植获得成功,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儿科医生相继拉开了脐带血移植临床研究与实践的序幕。近年的临床实践表明脐带血具有获得迅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程度要求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程度较轻的特点,脐带血不仅是有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源,而且有限的脐带血容量能够满足儿童的需要。为了规范我国脐带血移植在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适应证和移植时机,为患儿推荐合适的脐带血供体和

血液病患者不能上班、上学?谁说的!

人是群居生物,工作、学习占据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得了血液病的患者体质较弱,很容易出现感染,而感染、感冒等疾病对血象的影响明显。很多人都不敢参与集体活动,不敢上班上学。但是,并不是所有血液病患者都不能参加这些社交活动,血象指标到什么情况下可以上班,上学呢?这是在血液门诊中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那么,得了血液病是否还能参加正常的工作学习?正常工作学习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JCO:血液恶性肿瘤移植治疗,骨髓移植vs外周血移植

正HLA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uman leukocyte antigen-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LA-haplo HSCT)是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可选择的一种移植方式,能够节约寻找供者的时间和花费。二十多年以来,多种单倍型相合移植方式,包括保留或去除T细胞的单倍型移植显示出了较好的预后。为了预防移植抗宿主